028-8525-3068
新闻动态 News
News 公司动态
公正 准确 规范 高效文献解读原名:Nutrient-induced acidification modulates soil biodiversity-function relationships译名:养分诱导的酸化调节了土壤生物多样性-功能关系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16.6发表日期:2024.04第一作者:Zhengkun Hu摘要背景:养分富集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促进物种优势、改变营养相互作用和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来破坏地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养分富集也会降低土壤生物多样性,并削弱地下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但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方法:通过为期13年的田间试验,探讨了养分富集(NP添加)对土壤性质、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多种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结果:土壤酸化是影响土壤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关系的主要因素,而非矿质养分和碳(C)有效性的变化。氮和磷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土壤pH、细菌、真菌和线虫的多样性,以及与C和养分循环相关的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另外,养分富集通过影响微生物多样性对高营养水平的食微线虫的多样性产生了负面影响。结论:以上结果表明,养分富集诱导的酸化能够通过土壤食物网级联作用并影响生态系统功能,为养分富集影响土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特性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研究背景生物多样性在维...
发布时间: 2024 - 04 - 08
浏览次数:0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10 - 28
点击次数: 0
中国生态学大会第二十届2021年10月25日,由中国生态学学会主办,上海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二十届中国生态学大会在上海顺利召开。大会主题为“生态科学新使命:促进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本次大会设有大会特邀报告会、专题分会场报告会、墙报展示、全国生态学研究生论坛等形式,同时举办与生态学相关的科研仪器、设备、软件、文献出版和生态产品展示活动,栢晖生物作为本次会议唯一一家参展的第三方科研检测机构,受到广大参会者的关注。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10 - 12
点击次数: 0
摘要植物源和微生物源碳(C)在土壤剖面中的化学组成已被定量评估,但基于根际视角的植物源和微生物源C在土壤有机碳形成中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相对贡献仍然缺乏。我们以云杉人工林(Picea asperata)为研究对象,量化了矿质层土壤不同深度(0-10 cm, 10-20 cm及20-30 cm)根际微生物源C、植物源C和土壤有机碳(SOC)的差异化积累,并分析了其垂直分异规律的关键调控因素。此外还进一步揭示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C对根际SOC的相对贡献。结果表明,根际微生物和植物源C、SOC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主要受根生物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的调节。此外,微生物源C对根际SOC的贡献(大于62%)显著高于植物源C (小于6%)。上述结果表明,高寒人工针叶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源C是矿质土壤上层根际SOC的主要贡献者。研究结果从根际视角为评估土壤剖面中微生物或植物源C对SOC的相对贡献提供了直接的实验证据。关键词根际,微生物源C,植物源C,土壤剖面,高寒针叶林研究背景土壤有机碳(SOC)的组成和主要来源已经成为当前生态学和土壤学领域亟需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根际作为受根系活动强烈影响的微生物热点区,根系生理代谢活性在土壤剖面的变异很可能导致根际土壤C动态的垂直变异。然而,目前的大部分研究仅关注非根际SOC化学组成和来源(植物源和微生物源C)的垂直分异规律,而忽视了土壤垂直方向上根-土互作差异所导致的根际SOC形成途径的空间分异规律。因此,求证和量化森林根系活动介导的根际SOC组成和来源的垂直分异规律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又极度缺乏的研究课题。研究内容以西南亚高山典型的云杉人工林(Picea asperata)为试验对象,利用2种被广泛使用的生物标志物(氨基糖和植物源脂类/木质素酚类),量化了矿质土壤不同深度(0-10 cm, 10-20 cm及20-30 cm)根际微生物源和植物源C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垂直分异规律的关键调控因素。此外还进一步揭示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C对根际SOC的相对贡献。主要结果1)SOC、植物源C和微生物源C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SOC含量显著降低(图1)。其次,土壤微生物残体C、真菌残体C和细菌残体C也呈下降趋势(图2),并且各土层中根际真菌残体C是微生物残体C的主要组成部分(图2)。此外,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长链脂肪酸、角质、软木脂和木质素酚单体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图3),并且各土层植物源C主要成分为软木脂(占57.59 ~ 63.27%),其次为长链脂肪酸(占17.14 ~ 24.66%),最后为木质素酚单体(占4.74 ~ 13.5...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10 - 08
点击次数: 0
植物体经灼烧后其中的水分被全部除去,干物质被炭化分解,蕞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植物干物质中粗灰分的含量,随植物种类、品种、不同器官和部位、生育期以及生长环境和其他农业技术措施等因素而变动,但一般为2~7%,平均约5%。测定粗灰分的含量,可以了解各种植物在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器官中养分吸收和累积状况以及土壤、施肥、气候、栽培管理等因素对植物灰分含量变化的影响。并且也是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品质检定项目之一。今天栢晖生物给大家整理了如何通过灼烧法测定植物粗灰分:一、方法概要        称量一定质量的试样,在550℃~600℃高温下灼烧。是有机化合物分解挥发,矿物成分转化为氧化物或碳酸盐,统称粗灰分,用重量法测定。 二、主要仪器万分之一天平、瓷坩埚、干燥剂、马弗炉三、试样的制备取风干的实验室待测样品充分混匀后,按四分法缩减至 100g,粉碎,籽粒全部通过 0.25mm(秸秆通过 0.5mm)孔径筛,装入样品瓶备用。四、操作步骤      将坩埚放入马弗炉中,于550℃下灼烧30min,待炉降温至200℃后,将坩埚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0)4.2 称取5.0g试样于已恒重的坩埚中称重(M1)4.3 将其移入预先加热到550℃的马弗炉中灼烧3h,直至试样完全灰化,无黑色炭粒,断电,立即取出坩埚,室温冷却2~3min,干燥器内平衡30min,称重(M2)五、结果计算      粗灰分(g·kg-1) = (M2-M0)/(M1-M0)×1000式中:      粗灰分—植物粗灰分            M0--瓷坩埚质量,g ;           M1--瓷坩埚加试样重量,g ;           M2--瓷坩埚加粗灰分质量,g;1000--换算因数。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9 - 26
点击次数: 0
实验材料:植物样:青稞种子实验步骤:01:样品提取准确称取0.5g经研磨的样本,放在100ml的烧杯中,先以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然后加50ml蒸馏水,搅匀,置于50℃恒温水浴中保温20min,使还原糖浸出。离心或过滤,用20ml蒸馏水洗残渣,再离心或过滤,将两次离心的上清液或滤液全部收集在1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混匀,作为还原糖待测液。02:制作标准曲线取7支具有25ml刻度的血糖管或刻度试管,编号,按比例精确加入浓度为1mg/ml的葡萄糖标准液和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将各管摇匀,在沸水浴中加热5min,取出后立即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冷却至室温,再以蒸馏水定容至25ml刻度处,用橡皮塞塞住管口,颠倒混匀(如用大试管,则向每管加入21.5ml蒸馏水,混匀)。在540nm波长下,用0号管调零,分别读取1~6号管的消光值。以消光值为纵坐标,葡萄糖m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得直线方程。03:显色测定取3支25ml刻度试管,编号,分别加入还原糖待测液2ml,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1.5ml,其余操作均与制作标准曲线相同,测定各管的吸光值。04:数据处理  分别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还原糖mg数,计算还原糖百分含量。◆  ◆  ◆其他还原糖检测方法1、DNS法测各种还原糖标准曲线原理:3,5-二硝基水杨酸(3,5-dinitrosalicylic acid, DNS)在碱性条件下与还原糖的还原末端反应生成橙黄至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和反应液的颜色强度呈正比例关系。  引伸:植物还原糖检测试剂盒是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成糖酸,3,5-二硝基水杨酸被还原为棕红色的氨基化合物。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产物的颜色深浅程度呈一定比例关系。测定棕红色物质的吸光度,该吸光度值与还原糖含量呈线性关系,利用比色法和标准曲线测得样品中的还原糖的含量。2、铁氰化钾法根据蔗糖的非还原性,用生成物(葡萄糖和果糖)能够还原菲林溶液中的铜,再根据生成的氧化亚铜的量求出糖的含量。先制备还原糖待测混合液,通过0.1N的硫代硫酸钠滴定,达到当量点前,注入淀粉指示剂滴定至蓝色消失。土壤的转化酶活性,以单位土重的0.1N硫代硫酸钠毫升数(对照与试验测定的差)表示。测各种还原糖标准曲线原理:铁氰化钾[K3Fe(CN)6〕本身为黄色(吸收峰在420nm)左右,而与还原糖反应可生成无色的亚铁氰化钾[K4 Fe( CN)6 ],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和反应液的颜色...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09 - 26
点击次数: 0
一般意义上的粗脂肪是指将经前处理的、分散且干燥的样品用乙醚或石油醚等溶剂回流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所得到的残留物。今天我们就来分解一下如何通过残余法检测粗脂肪:一、试剂所有试剂除注明者外,均为分析纯。无水乙醚二、主要仪器万分之一天平、索氏提取器三、试样的制备取风干的实验室待测样品充分混匀后,按四分法缩减至100g,粉碎,装入样品瓶备用。四、分析步骤4.1 按规定称取试样(M)(准确至0.0001 g),用滤纸包好,在105 C烘箱中干燥3 h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重(M1)。4.2 将样包装人索氏脂肪抽提器抽提筒中,再倒人无水乙醚,完全浸泡样包,连接好索氏抽提器各部分,浸泡至少16h。4.3 将浸泡后无水乙醚放入抽提瓶中,在抽提瓶中放人几粒沸石,然后,往抽提瓶中倒入无水乙醚使之完全浸泡样包,连接好仪器各部分,接通冷凝水,在70~80 C水浴上加热,使乙醚回流,控制乙醚回流次数为8次/h,即乙醚回滴速度为120~ 150滴/min,抽提6 h。4.4 抽提完毕,取出样包,置样包于通风处使乙醚挥发。将样包放人105C烘箱中干燥2 h,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重(M2)。五、结果计算脂肪含量=【(M1-M2)/M】x100%式中:M1--为第一次烘干的重量,g;M2--为第二次烘干的重量,g;100%--为换算因数;M--为称取试样的质量,g。
微信公众号
检测咨询热线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宏路72号-四川检验检测创新科技园2号楼4层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雄天路98号广发隆平创业园2栋6002
电话:028 8525 3068
传真:+86 0755-2788 8009
Copyright ©2005 - 2013 成都栢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