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8525-3068
新闻动态 News
News 行业新闻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调节亚马逊森林的季节性水分胁迫

日期: 2021-09-03
标签:

论文id: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2378-8

原名: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mediate seasonal water stress across Amazon forests

译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调节亚马逊森林的季节性水分胁迫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2.121

发表时间:2021.04.19

第一作者:Caroline Signori-Müller

通讯作者:Caroline Signori-Müller

合作作者:Rafael S. Oliveira, Fernanda de Vasconcellos Barros, Julia Valentim Tavares, Martin Gilpin, Francisco Carvalho Diniz, Manuel J. Marca Zevallos, Carlos A. Salas Yupayccana, Martin Acosta, Jean Bacca, Rudi S. Cruz Chino, Gina M. Aramayo Cuellar, Edwin R. M. Cumapa, Franklin Martinez, Flor M. Pérez Mullisaca, Alex Nina, Jesus M. Bañon Sanchez, Leticia Fernandes da Silva, Ligia Tello, José Sanchez Tintaya, Maira T. Martinez Ugarteche, Timothy R. Baker, Paulo R. L. Bittencourt, Laura S. Borma, Mauro Brum, Wendeson Castro, Eurídice N. Honorio Coronado, Eric G. Cosio, Ted R. Feldpausch, Letícia d’Agosto Miguel Fonseca, Emanuel Gloor, Gerardo Flores Llampazo, Yadvinder Malhi, Abel Monteagudo Mendoza, Victor Chama Moscoso, Alejandro Araujo-Murakami, Oliver L. Phillips, Norma Salinas, Marcos Silveira, Joey Talbot, Rodolfo Vasquez, Maurizio Mencuccini & David Galbraith

主要单位:

Department of Plant Biology, Institute of Biology, Programa de Pós Graduação em Biologia Vegetal, University of Campinas, Campinas, Brazi

School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Leeds, Leeds, UK

Department of Plant Biology, Institute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Campinas, Campinas, Brazi, etc.



摘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是植物代谢的主要底物,被认为与干旱引起的树木死亡有关。尽管其在植物生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有关热带森林NSC动态的研究仍十分欠缺。我们分析了横跨多个降水梯度的6个站点的82种亚马逊森林冠层树种的枝叶NSC。在雨季,不同群落枝叶的总NSC(NSCT)浓度极其相似;而在旱季,NSCT及其主要成分可溶性糖(SS)和淀粉在不同站点间差异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分布于较为干旱地区的树种,其叶片可溶性糖在总NSC中所占的比例(SS:NSCT)几乎均在旱季显著增加,这表明可溶性糖在调节干旱地区树木的水分胁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不太适应缺水环境的树种中,即使在极其干旱的条件下,也没有观察到叶片NSC平衡的调节。因此,叶片碳代谢可能有助于解释亚马逊地区不同水分梯度下的植物区系,并能更好地预测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研究背景:

植物体内存储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反映了光合作用碳供应与碳代谢利用间的平衡,是植物应对环境压力的重要缓冲物质。因此, NSC对树木耐旱性和存活的潜在调控作用受到学界普遍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具有较高NSC含量的温带和热带树种幼苗在干旱下的存活率较高,NSC在干旱引起的树木死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在较大地理范围内NSC代谢对缓解树木水分胁迫的作用。


亚马逊热带雨林是陆地主要的碳汇,吸收了全球5-10%的人为CO2排放。近些年来,亚马逊区域极端干旱事件频发,而据预测未来该区域干旱发生的风险将会加剧。在此背景下,理解NSC存储对树木响应干旱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树木NSC存储对干旱条件下生长的维持作用显著影响亚马逊森林的碳通量。然而,目前有关热带森林NSC动态的实证研究仍比较匮乏,仅限于少数地点和物种。鉴于亚马逊地区森林在气候、土壤和植物生活史策略上较大的异质性,该地区经验数据的缺乏妨碍了有关NSC对森林响应干旱的调控作用的理解,从而限制了目前对热带森林植被动态模拟的准确性。



研究内容:

本研究分析了横跨多个降水梯度的亚马逊区域6个站点(图1)共82个冠层树种的雨季和旱季枝叶中的NSC浓度。同时,利用每个站点的叶片中午水势(ΨMD)表征植物的水分状况。为了深入理解整个亚马逊森林的NSC存储和树木响应干旱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所获取的多站点数据评估了树木枝叶NSC在空间和季节上随水分可利用性的变化规律,以及植物分类学和环境对NSC浓度的相对作用。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调节亚马逊森林的季节性水分胁迫

图1 样点分布和各站点的月降雨量。



研究结果:

01

 雨季(基准)NSC:环境与植物分类学的作用

雨季枝叶总NSC及可溶性糖浓度在6个站点间无显著差异(图2a,e),只有叶片淀粉在不同站点中表现出显著差异。相比于较为湿润和较为干旱的站点,干旱程度中等的两个站点(Man和Tam)的树木叶片淀粉明显较低。这些结果说明总NSC浓度在不同群落间差异较小,从而有可能用以简化对亚马逊地区NSC动态的模拟,湿润和干旱站点中较高的雨季叶片淀粉浓度可能是植物在较长缺水期和光限制条件下重要的适应策略。


雨季枝叶NSC和可溶性糖浓度的变异的主要来源为植物分类学差异,而非样点(图2b,f)。在单个站点内,不同物种间的NSC和可溶性糖浓度差异显著,而分布于不同站点的同一物种具有相似的雨季NSC水平。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调节亚马逊森林的季节性水分胁迫

图2 雨季和旱季各站点树木枝叶的平均NSC浓度(左侧箱线图)和NSC及其组分的方程分解结果(右侧柱状图)。


02

NSC的季节性变化                                             

相较于雨季,旱季NSC浓度在不同站点间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图2c,g),叶片总NSC、可溶性糖和淀粉以及枝条可溶性糖在站点间差异显著。方差分解也表明旱季站点对NSC及其组分的变异的解释度要高于雨季(图2d,h)。


NSC的季节格局在站点间差异显著(图3)。其中,在较干旱的两个站点Ken和Fec,叶片淀粉在旱季分别下降了81%和72%,可溶性糖保持不变(Ken站点)或显著增加(Fec站点),表明淀粉存储向可溶性糖存储的转变。同时,干旱最为严重的Ken站点的总NSC呈现显著降低,其含量相比雨季减少了43%,可能是由于该地较强的水分限制。然而,在较湿润的Man和Tam站点,NSC及其组分的季节动态主要由树木生长驱动。其中,站点Man在旱季枝条淀粉减少而可溶性糖浓度增加,可能与旱季增强的枝条生长有关。而站点Tam雨季较高的叶片NSC和可溶性糖存储可能归功于该站点在雨季较高的植被生产力。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调节亚马逊森林的季节性水分胁迫

图3亚马逊森林不同站点总NSC(NSCT)、淀粉和可溶性糖(SS)的季节性变化。蓝色和红色箱线图分别代表雨季和旱季。


03

叶片NSC与水势的关系                                     

旱季树木群落尺度叶片中午水势(ΨMD)与可溶性糖在总NSC中所占比例(SS:NSC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图4a),而与淀粉浓度显著正相关(图4c),表明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片倾向于消耗淀粉而增加可溶性糖,这可能与可溶性糖的渗透调节功能有关。这一结果与在较为干旱的站点(Ken和Fec)观察到的叶片SS:NSCT季节变化相一致,几乎所有物种在旱季都增加了叶片中的SS:NSCT,而在较为湿润的站点(Man和Tam)缺乏类似的NSC季节性调控的证据。这些结果表明,在水分亏缺条件下将淀粉储备快速转化为可溶性糖可能是干旱地区生长的树木提高耐旱性的重要机制,而湿润地区生长的树木可能缺乏类似的能力来应对季节性干旱。在持续的气候变化下,树木干旱应对能力的差异可能显著影响未来亚马逊森林的结构和功能。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调节亚马逊森林的季节性水分胁迫

图4 叶片NSC与树木水分状况之间的关系(a, c),以及叶片NSC季节性分配变化(b, d)。



  • 最新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0
    2025 - 04 - 30
    土壤回旋共振质谱是一种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质谱分析技术,基于带电粒子在磁场中以回旋运动的频率与外加射频共振时的检测原理。这类质谱仪一般用于检测复杂混合物中的微量有机或无机化合物,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分子质量和结构信息。在生态土壤研究中,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宽我们的视野: 1、高灵敏检测土壤中痕量有机物  • 检测土壤有机质组分如氨基糖、木质素衍生物、脂类等; • 能区分同分异构体,有助于理解有机碳转化路径; • 可研究腐殖质演化和稳定机制。 2. 剖析微生物代谢产物与土壤代谢指纹  • 识别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生成的标志性代谢物; • 结合同位素示踪,能用于土壤微生物C/N代谢流的定量追踪; • 有助于研究微生物驱动的碳氮循环机制。 3. 辅助土壤碳库稳定性研究  • 通过精细分子分辨率识别稳定/易变组分; • 判断某些特定有机物的生物可利用性与持久性; • 有助于理解土地利用/管理对碳库稳定的影响。 4. 环境污染物检测  • 检测痕量有机污染物(如农药、PAHs、抗生素残留等); • 在污染溯源与降解路径解析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与多种污染物的形态分析结合,进行风险评估。 5、在生态研究中的典型应用案例: • 热带森林与农田转换对有机碳分子结构的影响研究; • 利用15N标记+CRMS解析土壤有机氮转化路径; • 通过检测抗生素类残留探讨畜禽粪肥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的扰动; • 研究火烧/干旱胁迫下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变化与碳流稳定性。上述提到的项目栢晖生物均可测定,更多相关信息欢迎联系文末工作人员详细沟通。-THE END-栢晖生物成立于...
  • 点击次数: 0
    2025 - 04 - 29
    01按照土壤碳的形态分类(1)有机碳 • 总有机碳:土壤中所有来源的有机碳总量。 • 可溶性有机碳:可溶于水的有机碳,影响土壤碳循环的活性部分。 • 颗粒态有机碳:粒径通常在53 μm–2 mm之间的有机碳,较易分解。 • 矿物结合有机碳:与矿物颗粒结合的有机碳,较为稳定。 • 轻组有机碳:通过浮选法分离出的轻组有机碳,主要由未完全分解的有机质组成。 • 重组有机碳:通过浮选法分离出的重组有机碳,主要由金属氧化物结合的有机质组成。 • 微生物生物量碳:土壤微生物体内的碳,是活性有机碳的一部分。 • 易氧化碳:能被高锰酸钾氧化的有机碳,表征活性有机碳库。(2)无机碳 • 总无机碳:土壤中的所有无机碳总量。 • 碳酸盐碳:主要以方解石(CaCO₃)、白云石(CaMg(CO₃)₂)等矿物形式存在。 • 碳酸氢盐碳:土壤溶液中的可溶性无机碳,易随水流失。02按碳库的稳定性分类 • 活性有机碳库:周转快,易受环境变化影响,包括DOC、MBC、POC等。 • 慢性有机碳库:周转较慢,部分矿物结合的有机碳属于此类。 • 惰性有机碳库:高度稳定,如腐殖质碳、黑碳。03按土壤深度分布分类 • 表层土壤碳( 0–30 cm):主要受植被、微生物和人为活动影响。 • 深层土壤碳(30 cm):稳定性较高,受矿物结合和碳迁移过程影响。04按来源分类 • 植被来源碳:枯落物、根系分泌物、植物残体分解产生的碳。 • 微生物来源碳:微生物代谢及死亡后残留的碳。 • 外源输入碳:施肥、污染物沉降等外部输入的碳。这些指标可以用于研究土壤碳循环、碳固存、农业土壤管理等问题。在实际研究中,通常结合稳定同位素分析、核磁共振(N...
  • 点击次数: 0
    2025 - 04 - 09
    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在土壤碳汇和碳稳定方面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壤碳库管理背景下,越来越受关注。但仍然存在不少研究空白。今天我们通过ChatGPT和DeepSeek两大AI平台分析一下在该领域尚未被充分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潜在研究方向~一、ChatGPT分析结果01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的稳定性机制与动态过程研究方向: • 原位监测 Fe-OC 在周期性湿润/干燥条件下的稳定性。 • 利用同位素示踪和光谱技术揭示铁矿物转化(非晶态铁 → 晶态铁)对有机碳稳定的影响。研究意义:• 理解铁氧化物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如何稳定或释放碳,有助于预测湿地、稻田等环境下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进而对碳循环建模和气候变化预测有指导意义。02铁-有机复合物中有机碳的分子特征与来源研究方向: • 利用高分辨率质谱(FTICR-MS)、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FS) 等先进技术分析 Fe-OC 复合物中的有机分子组成。 • 比较不同土壤类型或植被类型下 Fe-OC 结合的有机碳来源差异。研究意义:• 搞清楚什么样的有机碳更容易与铁矿物结合,有助于优化土壤管理策略,促进碳固定,提高土壤碳汇功能。03微生物在铁氧化物-有机碳互作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向: • 研究不同功能群微生物(铁还原菌、铁氧化菌)在 Fe-OC 动态中的角色。 • 解析微生物胞外多糖(EPS)、胞外电子传递对 Fe-OC 形成和解离的影响。研究意义:• 微生物过程是土壤碳稳定的关键环节,揭示微生物与 Fe-OC 的交互机制,有助于发展基于微生物调控的土壤碳汇增强技术。04土地利用变化和管理措施对 Fe-OC 储量与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方向: • 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类...
  • 点击次数: 0
    2025 - 03 - 14
    栢晖,第三方专业科研检测机构2025年3月8日下午13点,栢晖生物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安全日”活动。本次活动分为“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实操演练”两个环节,旨在进一步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活动伊始,总经理杨锦兀发表讲话,介绍了举办“安全日”活动的初心与意义,并强调实验室安全对企业和员工的重要性。他指出,只有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保障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在随后的安全知识培训中,实验室张副经理围绕灭火器使用、试剂管理、气瓶安全和现场应急处理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讲解。张副经理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灭火器的正确操作步骤、火灾应对要点,以及实验室试剂的分类、存储和废弃处理规范等。通过图示和现场互动,全体员工对安全操作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消防演练环节中,张副经理现场示范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组织员工逐一进行实操训练。通过动手演练,大家切实掌握了应急灭火技能,提升了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安全,是科研顺利推进的前提,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栢晖生物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持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营造更加安全、高效的实验环境。
文体活动 MORE+
案例名称: 孵化中心
说明: 栢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孵化中心成立于2015.06.01日,研发领域涉及生物试剂耗材、仪器、新产品开发及各生物科技服务类项目等。自成立以来,陆续吸引了大批专家教授加盟合作,并与全国数十家高校及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心共有博士及以上学位骨干人员10人,专门负责公司新产品研发等工作,已成功研发出无线温度监控器及NO检测试剂盒等产品(详情见成功案例),另有细胞分选仪等三个项目正在积极孵化当中。
2017 - 05 - 31
案例名称: 孵化中心流程
说明:
2017 - 07 - 17
微信公众号
检测咨询热线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宏路72号-四川检验检测创新科技园2号楼4层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雄天路98号广发隆平创业园2栋6002
官方热线:028 8525 3068
投诉电话:18181920125
传真:+86 0755-2788 8009
Copyright ©2005 - 2013 成都栢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