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8525-3068
新闻动态 News
News 行业新闻
文献解读基本信息:原名:Recalcitrant organic carbon plays a key role in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along a long-term vegetation succes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译名:黄土高原植被演替过程中,顽固性有机碳在土壤固碳中起着关键作用作者:石经纬期刊:Catena影响因子/分区:6.2 /Q1发表时间:2023.09.18摘要:植被恢复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增强土壤有机碳(SOC)固存。然而,长期植被演替过程中有机碳组分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农田到顶极森林的完整的~160年时间序列,研究了表层土壤(0~20 cm)和底层土壤(20~40 cm)有机碳组分的动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植被演替年龄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有显著影响(p关键词:植被演替、顽固性有机碳、土壤有机碳组分、稳定碳库、碳库管理指标研究背景: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低,是全球碳(C)固存潜力最高的地区之一。了解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动态对于植被恢复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将农田转化为自然恢复的草原或森林时。子武岭地区经历了近160年的次生演替,是黄土高原独特的退耕后植被自然演替序列完整的地区。因此,该区域可以更好地了解长期植被演替过程中的有机碳动态,这对准确估算陆地环境土...
发布时间: 2023 - 10 - 11
浏览次数:0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2 - 08
点击次数: 0
原名:Depth-dependent drivers of soil microbial necromass carbon across Tibetan alpine grasslands译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驱动者取决于土壤深度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2020年影响因子: 10.863在线发表时间:2021.11.02第一作者:Mei He通讯作者:Yuanhe Yang第一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背景微生物坏死碳(C)被认为是持久性土壤碳库的重要贡献者。然而,目前还缺乏对不同土层特别是高山生态系统微生物坏死量C的大规模系统观测。此外,植物碳输入和矿物性质等生物和非生物变量在调节微生物坏死量C方面的相对重要性是否会随土壤深度而改变尚不清楚。研究方案沿着青藏高原约2200公里的高寒草地样带进行了大规模采样,共采集了36个地点的表土和底土样品(Figure 1a),并根据氨基糖估算了微生物残体C的含量。为了探索微生物残体C的关键决定因素,检测了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包括植物碳输入、微生物性质(如微生物生物量C (MBC)、总磷脂脂肪酸(PLFAs))、矿物保护(粘土含量、铁/铝氧化物和交换性钙)和土壤理化性质(如:土壤温度、有机碳与全氮比)。进一步采用方差分解分析(VPA)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定量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土壤微生物残体C空间变化的相对贡献。主要研究结果在36个采样点,表层和深层土壤的微生物残体C分别为0.55 ~ 34.78和0.40 ~ 15.19 mg g-1 dry soil,平均值分别为9.57, 1.72和3.29, 0.57 mg g-1 dry soil. 高寒草原、高寒草甸以及整个高寒草地的微生物残体C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Figure 1 c)。与总微生物残体C一致,真菌和细菌残体C在表土中显著高于底土(Figure S1)。而在有机碳归一化条件下,两种草地类型的土壤微生物残体C含量均无显著差异(高寒草原:P = 0.47;高寒草甸:P = 0.40)或整个高寒草甸(P = 0.28,Figure S2)。有趣的是,高寒草地微生物残体C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显著低于全球草地 (表土:45.4% vs 58.1%;底土:41.7% vs. 53.7%; Figure S3)。微生物残体C的主要决定因素与土壤深度有关。在表土中,微生物残体C随植物C输入量、MBC、总PLFAs、真菌PLFAs和细菌PLFAs的增加而显著增加(Fig...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1 - 12
点击次数: 0
摘要:微生物残体在土壤有机碳(SOC)积累中起重要作用。然而,从凋落物到矿物土壤,微生物残体碳(C)浓度及其对有机碳固存的贡献,以及影响残体碳积累的因素尚不清楚。为了解决该问题,我们在黄土高原栎林凋落物-矿物土壤剖面上开展了微生物残体碳的组成分布特征及其对SOC固存贡献的研究。本研究基于微生物细胞壁的生物标志物氨基糖来估计微生物残体C浓度。结果表明,从Oi1层到Oa层,微生物残体C增加,而从Ah1层到AB层微生物残体C减少。微生物残体C在凋落物-矿物土壤界面的累积量最高(Oa层总微生物残体量为39.5 Mg ha−1, Ah1为22.8 Mg ha−1)。从Oi1到Ah2,总微生物残体C对SOC的贡献增加。其中,总微生物残体C平均分别占Ah1、Ah2和AB层栎林矿质层SOC的40.7%、47.7%和37.0%。从凋落物到矿质土壤,真菌与细菌残体C的比值逐渐降低,说明相对较高的细菌残体C在较深层凋落物和较上层矿质土壤的积累更多。真菌和细菌残体C随活性有机C, 氮(N)和活性无机磷(P)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可溶性营养物质的增加导致微生物生物量的增加,进而导致更高的微生物残体C积累。综上,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对C或N的需求影响了可溶性营养物质的数量,并进一步导致微生物残体C分解或积累的变化。关键词:氨基糖,土壤有机碳固存,凋落物-矿物土壤剖面,化学计量学,栎林,黄土高原研究背景: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微生物残体是SOC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很多研究案例中微生物残体占SOC的50%以上。以往研究案例表明,在三年的凋落物分解实验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植物有机组分进入土壤,通过植物残体的物理转移和微生物残体C的续埋效应增加了SOC积累。然而,森林凋落物-土壤剖面中微生物残体的变化仍不清楚。该领域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在野外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微生物残体C是如何从枯死叶片进入土壤的。环境条件和微生物营养需求对残体再循环有强烈影响。环境中C, N的高有效性促进了微生物残留物的积累。例如,营养丰富的环境中,微生物群落采用高产策略促进生长,从而加速残体积累。相反,在养分限制的条件下,采用营养获取策略的微生物群落限制残留物的产生和积累。因此,微生物对C, N的需求和环境C, N有效性可能会影响微生物残留物的积累和分解,因为微生物C/N/P化学计量学取决于土壤或凋落物中的养分有效性。相比矿质土壤或凋落物的总养分,土壤或凋落物中的活性养分(如活性C、N和P)及其C/N/P比更多变,但更接近土壤微生物的化学计量学。微生物残体是一种重要的N资源,有助于缓解过量活性C输入下的微生物N的缺...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1 - 04
点击次数: 0
文献 | 解读原名:Mobilization of soil phosphate after 8 years of warming is linked to plant phosphorus-acquisition strategies in an alpine meadow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译名:气候变暖八年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磷素活化与植物获取磷素策略的关系作者:Jun Zhou,et al.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发表时间:2021.09.28影响因子:10.8631关键词高寒草原;全球变暖;低分子量有机酸;菌根;磷溶解细菌;植物养分获取策略;P形态。2研究主题和背景(1)背景:磷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限制性因素,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十分敏感。相对于碳、氮循环而言,关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暖后植物有效磷的主要来源的认识极其有限。(2)主题: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海拔4635 m) 8年增温试验。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中磷的浓度显著增加,表明增温条件下植物对磷的活化和同化作用增强。3科学问题或科学假说(1)科学问题: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寒草甸植物P获取策略与土壤磷活化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协同关系?(2)科学假说:A. 钙结合态磷是高寒草甸碱性土壤长期增温后植物有效磷的主要来源。B. 钙结合态磷的活化与气候变暖下高效的植物P获取策略有关,如释放大量羧酸。C. 钙结合态磷的活化也与植物N获取的策略有关。4材料与方法本研究是在北麓河冻土观测站,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五个区组,每个区组都有成对的控制和升温处理。A. 样地与土壤样品采集与保存该实验于2017年9月28日和2018年6月27日开展,用土钻分别在0 - 10,10 - 20,20 - 30和30 - 50cm深度采集土壤样品(直径5厘米);ANPP;盖度,Mn、C、N、P的浓度。采用生长核心法对地下净初级生产力(BNPP)进行测量。B. DNA提取,PCR和DNA测序使用PowerSoil从0.5 g土壤样品中提取DNA,用纳米滴分光光度计测定提取的DNA的质量和数量。采用16S rRNA和Hiseq 2500 PE 100测序。C. 土壤和植物分析土壤样品过2mm筛;pH;土壤有机C、N;氨态氮、硝态氮;MBP:氯仿熏蒸,使用0.5mol碳酸氢铵提取液浸提;酸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对硝基苯酚磷酸盐法;TP;P组分。D.数据分析原始FASTQ是环状共识测序,经过筛选、聚类和解复用,在生物标记平台(htt...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12 - 29
点击次数: 0
原名:Influence of fine root traits on in situ exudation rates in four conifers from different mycorrhizal associations译名:根系性状对不同菌根共生类型的四种针叶树种根系分泌物输入速率的影响期刊:Tree PhysiologyIF:4.196发表时间:2020.04.25第一作者:Maiko Akatsuki摘要:植物根系向土壤分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以促进根系周围有机质的降解并提高对入侵植物的化感作用。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无碳滤纸用于在微小尺度下收集树木细根分泌物,测定了日本寒温带森林中四个分别属于两种菌根共生类型的针叶树的根系分泌物总碳含量(ECM:外生菌根;AM:丛枝菌根)。还分别对细根单位根重分泌物输入速率与其形态特征(根直径(RD)、比根长(SRL)、比根面积(SRA)、根组织密度(RTD))和化学特征(根氮浓度(RN)、根碳氮比C/N))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当对所有树种综合分析时,单位根重分泌物输入速率与RD、SRA、RTD、RN以及C/N显著相关。当对两种菌根共生类型单独分析时,只有ECM类型的树种根系分泌物输入速率与RD、SRA、RTD、RN及C/N显著相关,而AM类型的树种则无显著相关性。我们的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输入速率与根系形态特征和化学特征之间的关系主要由外生菌根(ECM)驱动而丛枝菌根(AM)的影响较小。这种差异可能是ECM真菌和AM真菌对植物细根定殖的程度和位置不同所引起的。两种菌根共生类型对根系分泌物输入速率与根系性状之间关系的差异影响将有助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地下碳分配的潜在机制。研究背景:在全球尺度下,森林生态系统向地下分配的碳可占总初级生产力的25-63%,并为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每年贡献约60 Gt碳。但地下碳分配在细根系统中的数量与位置仍是一个开放的问题。通常认为地下碳通量包含根系和菌根的生产量和呼吸消耗,同时根系分泌物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传统方法无法区分细根、粗根和菌根对生长、呼吸和根系分泌物的相对贡献,这些信息的缺失会阻碍对局部或全球碳循环的评估。因此,阐明植物光合碳在不同根系结构和不同代谢类型之间的分配和周转至关重要。根系分泌物指由根系向土壤中释放的一系列可溶性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氨基酸、有机酸、糖、酚类化合物以及其它次级代谢物。树木可通过释放根系分泌物促进微生物活性以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因此阐明根系分泌物输入量的变化规律对于更好地理解根系分泌物在地下C循环中的整体作用非常重要。细根形态特征和化学...
作者:
发布时间: 2021 - 12 - 21
点击次数: 0
为了展示我国植物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促进植物科学交叉融合和发展,助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相关领域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遗传学会、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中国作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联合举办“2021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大会于2021年12月19~22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主题为“植物科学与种子创新”。本次大会,采用了“线上+线下”形式,今天栢晖生物就带大家一览线下会议现场。↓↓↓大会邀请了国内植物生物学相关领域取得突出成果的专家学者与优秀青年科学家进行学术报告。国内外同行和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研究生也积极参加了本次大会。大家欢聚一堂,交流植物生物学前沿技术,展望植物生物学未来科研方向。栢晖生物作为一家专注于为生态、农业、林业等科学研究领域提供技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成熟、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与全国100多家高校及科研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公司检测指标数量类型丰富多样,年交付有效数据量40多万。相关植物检测指标如下:
84页次11/17首页上一页...  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尾页
微信公众号
检测咨询热线
Q  Q : 2105984845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宏路72号-四川检验检测创新科技园2号楼4层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雄天路98号广发隆平创业园2栋6002
电话:028 8525 3068
传真:+86 0755-2788 8009
Copyright ©2005 - 2013 成都栢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