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8525-3068
新闻动态 News
News 行业新闻
文献解读原名:Temperature-dependent soil storage: Changes in microbial viability and respiration in semiarid grasslands译名:随温度变化的土壤储存:半干旱草原微生物活力和呼吸作用的变化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IF:9.8线上发表日期:2024年12月发表日期:2025年3月通讯作者:田建卿(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亮点(1)相比于-20℃,在4℃下储存土壤细胞的存活率更高。(2)在 4 °C 下温和解冻 3 天可优化冻土中的细胞活力。(3)土壤呼吸对储存的响应取决于土壤类型。背景土壤微生物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引擎,也是土壤有机碳 (SOC) 分解和稳定的关键驱动因素。理想情况下,研究人员应在取样后立即对新鲜土壤进行大多数微生物活动和微生物介导的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分析,然而,由于实际限制,在低温下储存土壤是土壤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常见做法,可能会影响微生物活力和微生物介导的呼吸作用,几十年来,不适当的储存条件导致了已发表的研究中相互矛盾的结论。目前对储存过程中活微生物参数的变化和微生物介导的呼吸仍然缺乏了解。材料与方法(1)于2022年8月和2023年5月在从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站(IMGERS;116◦42′E,北纬43&...
发布时间: 2025 - 01 - 02
浏览次数:0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6 - 07
点击次数: 0
文献解读原名:Plant phosphorus demand stimulates rhizosphere phosphorus transition by root exudates and mycorrhizal fungi under different grazing intensities译名: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磷需求通过根系分泌物和菌根真菌刺激根际磷转移作者:Liangyuan Song,et al.期刊:Geoderma影响因子/分区:6.173/1区发表时间:2022.05.301关键词● 放牧强度;补偿生长;根际;磷组分;根系分泌物;菌根真菌。2研究主题和背景●(1)背景:畜牧业生产导致的土壤侵蚀和磷(P)去除导致草原中磷的严重消耗。因此,了解植物如何应对这种磷限制条件以及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中哪些磷转变过程对于更好地科学管理放牧草地至关重要。●(2)主题:本研究进行了一项田间试验,测试了不同放牧强度(轻、中、重)和控制(不放牧)对中国内蒙古典型温带草原地区磷相关动态的影响。3科学问题或科学假说●(1)科学问题:放牧如何影响该地区土壤中磷的转化?其驱动因素是什么?●(2)科学假说:a.放牧强度越大,植物磷含量越低,初级生长力越低;b.LMWOAs和微生物(尤其是菌根真菌)共同促进了根际其它磷组分中不稳定磷的释放,从而缓解了随之而来的磷缺乏。4材料与方法●(1)本研究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地生态系统研究所(北纬44°15′,东经116°42′)进行。年平均0.7°C 的气温,年平均降水量为 300-360 mm。2014年6月开始大田放牧试验,设置4个处理,包括不放牧(对照)和3个放牧强度:(1)轻度放牧处理,每小区4只羊(T4);(2)中等放牧处理,每小区8只羊(T8);(3)重放牧处理,每小区12只羊(T12)。对照、T4、T8和T12处理下的放牧强度分别为每公顷0、0.75、1.50和2.25只羊单位。每个放牧强度随机分配到 1.33 公顷地块,总共 4 个处理 × 3 个重复 = 12 个地块;每个地块都被栅栏隔开。在每年的 6 月 10 日至 9 月 20 日的生长季节,羊被允许在这些地块上吃草。●(2)年初级生产力(APP)与群落组成:●(3)土壤、植物和草食动物排泄物进行取样2019年8月中旬,在植物生物量达到峰值时,采集羊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叶片和根部分以及绵羊粪便。在每个地块中,我们随机选择10种健康且具有代表性的羊草植物,从中收集根际土壤...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5 - 27
点击次数: 0
原名:Increasing rates of long-term nitrogen deposition consistently increased litter decomposition in a semi-arid grassland译名:在半干旱草地长期氮沉降速率的增加持续增加了凋落物的分解期刊:New PhytologistIF:10.151发表时间:2020第一作者:吕晓涛主要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一、研究背景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其速率主要受到凋落物质量、土壤性质、气候条件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氮沉降的逐渐增加对凋落物分解过程的诸多调控因素具有重要影响。厘清各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如何调控凋落物分解过程对氮沉降的响应,将有助于理解氮沉降对凋落物分解过程和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机制。因此本研究以中国北方半干旱草原长期氮素添加的实验平台为依托,在物种和群落水平上研究了氮沉降对该地区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添加促进了物种水平和群落水平的凋落物分解,这种促进作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驱动。其中,氮素添加诱导的土壤酸化所导致的土壤中锰元素有效性增加是促进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氮素添加通过降低土壤碳氮比和提高土壤细菌和真菌比也促进了凋落物分解,而氮素添加导致的凋落物化学质量增加对凋落物分解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本研究揭示的这种土壤驱动作用对凋落物分解过程的改变可能持续地影响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土壤有机质动态及生态系统功能。二、研究结果凋落物结构性C化合物和养分含量在不同物种的凋落物中不同。具体而言,羊草和冰草相对于针茅和羽茅,凋落物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更低(图1a-c),然而凋落物中N,P,Ca,Mg和Mn含量更高(图1d-h),但是这些差异也依赖于N肥(凋落物类型和肥料有显著的交互作用)。群落混合值表现为中等浓度,因为它们主要由这四种高丰富度的禾草物种组成(图1)。一个明显的另外是群落混合凋落物中Ca和Mg的含量高于四种禾草物种的。图1对于大多数凋落物类型随着氮沉降速率的增加,结构性的C化合物(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连续减少,但是养分含量(N,P,Ca,Mg和Mn)含量增加(图1)。然而,N添加没有显著改变羽茅中木质素含量和针茅和羽茅中的Ca含量,但是随着N添加的增加仍然可以观测到较低的木质素和较高的Ca含量的一般趋势。正如上文提到的,凋落物类型和N沉降速率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表明在某种程度上增加的N沉降效应在不同的凋落物类型中不同(图1),但是纵观N沉降的6个水平凋落物的质量变化格局在不同的...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5 - 20
点击次数: 0
文献解读译名:氮沉降增加背景下高寒森林通过菌丝途径对土壤有机碳固持的贡献高于根系途径原名:More soil organic carbon is sequestered through the mycelium-pathway than through the root-pathway under nitrogen enrichment in an alpine forest期刊名称:Global Change Biology影响因子: 10.151 (2020)第一作者:朱晓敏,张子良通讯作者:尹华军01摘要植物根系与相关菌根真菌在调控森林土壤碳(C)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再氮(N)沉降加剧的条件下,根系和外生菌根菌丝是否以及如何差异化地影响高寒森林土壤有机碳(SOC)积累尚不清楚。基于此,以外生菌根(ECM)高度共生的亚高山针叶林--云杉(Picea asperata)为试验对象,采用内生长管技术区分根系和菌丝作用(图 1右),区分和量化了氮添加(0 vs.25kg N ha-1 yr-1)下根系/菌丝途径对森林SOC积累的贡献幅度、方向与潜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无N添加处理下,根系途径增加SOC,而菌丝途径减少SOC。相对于无N添加处理而言,氮添加促进根系途径对SOC积累的正效应,SOC从18.02 mg C g-1增加至20.55 mg C g-1;而氮添加抵消了菌丝途径对SOC积累的负效应,SOC减少量从5.62 mg C g-1下降至0.57 mg C g-1。换言之,氮添加诱导的根系途径和菌丝途径的SOC增量分别为1.62~2.21 mg C g-1 和 3.23~4.74 mg C g-1。菌丝途径对SOC增加的贡献高于根系途径的主要原因是菌丝途径具有更高效运转的微生物C泵(MCP),氮添加下菌丝途径介导的微生物残体C增量占SOC增量的比例可达80%以上,而这一比例在根系途径中仅为54%左右。氮添加下菌丝途径具有更强的真菌代谢活性以及真菌残体C与土壤矿物结合能力是菌丝途径MCP高效运转的重要原因。总之,我们的研究强调了在氮沉降不断加剧背景下,森林外延菌丝及其介导的菌丝际C过程在调控高寒森林稳定性SOC的形成和积累中扮演着极其关键的角色。02研究背景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最大的碳(C)汇,其C储量的微弱变化都将对全球气候和碳循环产生深远影响。相应地,森林土壤C汇功能维持与优化管理已成为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压力、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链接植物-土壤的核心纽带,根系除了作为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门户外,还通过分泌、周转与菌根共生等一系列生命活...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5 - 19
点击次数: 0
原名:Bioavailable Soil Phosphoru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Elevation in a Subarctic Tundra Landscape译名:在亚北极苔原,土壤有效磷含量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作者:Vincent,et al.期刊:PLOS ONE影响因子/分区:3.27/3区发表时间:2014.03.27一、关键词海拔梯度,土壤P生物有效性,P组分,植被,气候二、研究主题和背景(1)背景:磷 (P) 是北极和亚北极苔原中的重要大量营养素,其生物有效性受有机磷的矿化调控。尽管不同土壤特性对植物群落影响可能不同,但温度可能对磷生物有效性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2)主题:我们研究了瑞典北部的海拔梯度,其中包括所有海拔的荒地和草甸植被类型,以研究温度,土壤磷吸附能力以及草酸盐可提取的铝 (Alox) 和铁 (Feox) 对不同土壤P组分的浓度的影响。三、科学问题或科学假说(1)科学问题:与海拔相关的温度变化对亚北极生态系统中磷有效性和生物地球化学有怎样的影响?(2)科学假说:a.不论植被类型如何,活性P组分的浓度都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降低)而降低。b.草甸土壤活性P浓度更低,低于荒地,由于草甸的叶片N:P更高,同时其有较高浓度的Al和Fe以及较高的土壤磷吸附能力。通过解决这些假设,我们旨在更好地了解温度变化(例如气候变暖)如何影响亚北极苔原生态系统中两种主要植被类型的磷有效性。四、材料与方法(1)本研究是在位于瑞典北部阿比斯库东南约20公里处的 Suorooaivi 山(1193 米)的东北面斜坡(68°19 N, 18°49’9 E)。于2007年,设置六个海拔梯度(500m-1000m,间隔100m),分别建立4个重复地块,共48个。腐殖质土壤于 2009 年 8 月 4 日取样。在每个地块内,在田间对岩心进行筛分(2 mm 目)以使样品均质化,并结合以产生每个地块的单个散装样品。将样品密封在聚乙烯袋中,并在取样的同一天运送到实验室。从每个样品中,立即将一个子样品储存在 2°C (48 h)下,剩余部分在 -20°C 下冷冻。(2)Hedley P组分:顺序浸提法;树脂可萃取的P组分-树脂态P;(2)有机和无机NaHCO3- P (以下分别称为 “Bic-po” 和 “Bic-pi”);(3)有机和无机NaOH可萃取P(分别称为 “NaOH-po” 和 “NaOH-pi”);(4)Hcl-P;(5)Res-P。(3)吸附指数:单点P吸附方法来评估相对P吸附能力...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5 - 11
点击次数: 0
原名:Root exudates with low C/N ratios accelerate CO2 emissions from paddy soil译名:低碳氮比的根系分泌物添加促进了水稻土二氧化碳释放期刊: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IF:4.977发表时间:2022.4第一作者:Cai Guan摘要根系分泌物可显著调控微生物活性和土壤有机质(SOM)矿化。但根系分泌物及其碳氮比值(C/N)如何调控水稻土有机质矿化尚不清楚。本研究对水稻土添加具有不同碳氮比值(CN6、CN10、CN80和C-only)的模拟根系分泌物(葡萄糖、草酸和丙氨酸不同比例的混合液),以探究不同根系分泌物碳氮比值(C/N)调控水稻土有机质矿化潜在机制。结果显示:与只添加碳(C-only)的处理相比,其余添加根系分泌物(CN6、CN10、CN80)的处理中土壤CO2释放增加了1.8-2.3倍。低C/N比处理(CN6和CN10)代谢商(qCO2)比高C/N比处理(CN80和C-only)增加了12%,表明低C/N比处理下微生物通过增加N-水解酶合成从SOM中获得有机氮需要消耗更多能量。C获取酶/N获取酶比值与qCO2显著正相关。微生物量C/N比值与碳利用效率(CUE)显著负相关,表明高C/N比处理下由于N供给不足促进了N获取酶的释放。以上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的C/N化学计量比通过影响C和N获取酶的活性来调节微生物C/N比,从而影响微生物生物量的特定反应,进而控制SOM矿化。研究背景植物通过由根释放含碳化合物(根系分泌物)或通过相关微生物从土壤中快速吸收养分来改变土壤环境。约有1-10%的光合固定碳由根系分泌物释放至土壤中,其组分主要包括糖类、氨基酸、有机酸、酚类以及其它代谢物。这些物质除了可直接作为微生物利用的底物外,其C/N化学计量比对微生物的利用也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阐明根系分泌物C/N比对微生物底物利用的具体影响及潜在机制对于理解土壤碳氮循环及土壤碳汇强度十分重要。以往研究已经提出了几种机制来解释根系分泌物如何影响土壤有机质(SOM)的微生物分解。1.根系分泌物为促进微生物对SOM的分解和改变土壤化学和物理特性提供能量;2.不稳定C输入促进微生物生长,增加对氮的需求进而促进微生物从SOM中获取N;3.微生物对C和N的需求变化驱动群落结构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对SOM的降解。此外,还需要考虑根系分泌物C/N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基于此,本研究通过不同C/N比的根系分泌物添加实验探究根系分泌物C/N比值变化如何影响微生物活性(胞外酶合成和微生物量化学计...
100页次11/20首页上一页...  6789101112131415...下一页尾页
微信公众号
检测咨询热线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宏路72号-四川检验检测创新科技园2号楼4层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雄天路98号广发隆平创业园2栋6002
官方热线:028 8525 3068
投诉电话:18181920125
传真:+86 0755-2788 8009
Copyright ©2005 - 2013 成都栢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