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8525-3068
新闻动态 News
News 公司新闻
原名: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ved black carbon in riverine surface microlayer译名:河流表层中溶解性黑碳的特征期刊: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IF:5.3发表日期:2023.07第一作者:Vaezzadeh, Vahab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粤港澳环境污染与控制联合实验室一、背景黑碳(BC)是由生物质和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根据BC的结构和土壤组成,土壤中的BC最终会生物降解并在孔隙水中溶解,从而通过地表径流输送到水生环境中。BC的溶解形式(DBC)通过河流进入海洋,由于其难降解的特性,对地球上的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先前使用(BPCAs)苯多羧酸方法的研究已经证明了河流和海洋中不同的DBC特征。虽然DBC的河流输出被认为是海洋DBC库的主要贡献者,其速率为27 Tg -1C-1y ,但关于河流DBC的含量和特征(结构和同位素特征)的数据缺乏。表层微层(SML)厚度为1 ~ 1000 μm,是大气和水生环境之间的分界线,与下层相比,具有不同的生物地球化学特性。SML在(可溶性有机碳)DOC及其难熔部分的扩散气水交换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是DBC的来源,也是DBC的汇。目前,有机污染物在SML中的富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而空气-水界面的DBC研究一直被忽...
发布时间: 2024 - 08 - 30
浏览次数:0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9
点击次数: 0
3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劳动妇女节,也是栢晖生物的安全日。公司于2022年3月8日下午13:00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严格的实验室安全培训。此次培训由理论常识培训会议和实操演示培训两部分组成。会议上,杨锦兀经理为大家讲述了公司安全日的由来,强调了安全生产于公司于个人的重要性。公司安全负责人廖海燕从实验室须知事项、事故案例、水电气使用安全、仪器使用安全、废液处理、事故对策等方面展开为大家做了详细讲解培训。在实操演示过程中,实验室各组组长两两配合为大家演示培训了试剂配制过程的注意事项、仪器规范使用、自身安全防护、紧急情况处理、(非)危险试剂及领用流程、试剂存放及废液处理等。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此次安全培训,在生动有趣的培训方式中受益匪浅。在此,栢晖生物承诺:我们将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守则,做到保障自身和公司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客户提供高效准确的检测服务。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8
点击次数: 0
原名:Thresholds in aridity and soil carbon-to-nitrogen ratio govern the accumulation of soil microbial residues译名:干旱阈值和土壤碳氮比控制着土壤微生物残体的积累期刊: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IF:12.298发表时间:2021.11.18第一作者:Zhiguo Hao、Yunfei Zhao、Xia Wang通讯作者:Xia Wang主要单位:兰州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摘要:微生物残体有助于土壤碳(C)库的形成和稳定,但影响其在全球范围内积累的因素尚不清楚。该研究综合了268个来自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氨基糖浓度数据(微生物残体的生物标志物)进行Meta分析。结果发现,土壤有机碳(SOC)、土壤碳氮比和干旱指数是预测微生物残体C积累的关键因子。超过土壤的临界干旱指数和土壤碳氮比(分别为~0.768和~9.583)后,土壤微生物残体量急剧下降。干旱指数阈值与湿润气候范围有关,而土壤碳氮比的阈值可能与真菌丰度的急剧下降相一致。尽管主导因子在生态系统和气候带之间存在差异,但土壤SOC和干旱指数始终重要,该研究结果强调气候和土壤环境可能控制微生物残体积累。 研究背景: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C储存库。C收支的微小变化可能会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土壤的原住民,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来调节土壤C的动态。其中,微生物合成代谢在促进土壤有机质稳定储存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微生物利用所获得的植物残体进行群落构建,其死亡后,微生物衍生的C(体内周转产物,包括死亡的微生物残留物和部分代谢物)通过化学吸附(与矿物质结合)或物理包裹(团聚体)的形式被封闭而稳定在土壤中,能够有效抵抗外界因素的干扰,长期留存。有研究表明,微生物残体C占土壤SOC库很大比例,甚至高达80%。虽然微生物量C对SOC的贡献微小,但微生物残体C对SOC的贡献不容忽视。微生物群落对环境变化高度敏感。例如土壤性质和气候变化,可以通过影响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如微生物生长速率和生长效率)以及生化特性来影响微生物代谢物向土壤的转移及其稳定性。考虑环境变化对微生物群落内部特征的影响,存在一个微生物残体积累最大化的最佳环境条件范围。确定微生物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使微生物的残体积累量最大,SOC分解量最小,有利于土壤固C管理。目前,氨基糖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多地被用来研究微生物残体的储存机制。由于土壤中只有少部分的氨基糖与微生物...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4
点击次数: 0
铵态氮是自然界氮元素的一种存在形态,以铵根离子(NH4+)的形态存在和流通于土壤、植物、肥料和大气中。可以与其他形式的氮元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今天栢晖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通过2mol•L-1KCl浸提—靛酚蓝比色法测定土壤中的铵态氮。方法原理2mol•L-1KCl溶液浸提土壤,把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NH4+及水溶性NH4+浸提出来。土壤浸提液中的铵态氮在强碱性介质中与次氯酸盐和苯酚作用,生成水溶性染料靛酚蓝,溶液的颜色很稳定。在含氮0.05~0.5mol•L-1的范围内,吸光度与铵态氮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试剂(1)2mol•L-1KCl溶液 称取149.1g氯化钾(KCl,化学纯)溶于水中,稀释至1L。(2)苯酚溶液 称取苯酚(C6H5OH,化学纯)10g和硝基铁氰化钠[Na2Fe(CN)5NO2H2O]100mg稀释至1L。此试剂不稳定,须贮于棕色瓶中,在4℃冰箱中保存。(3)次氯酸钠碱性溶液 称取氢氧化钠(化学纯)10g、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 化学纯)7.06g、磷酸钠(Na3PO4•12H2O, 化学纯)31.8g和 52.5g•L-1次氯酸钠(NaOCl,化学纯,即含5%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10mL溶于水中,稀释至1L,贮于棕色瓶中,在4℃冰箱中保存。(4)掩蔽剂 将400g•L-1的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 化学纯)与100g•L-1的EDTA二钠盐溶液等体积混合。每100mL混合液中加入10 mol•L-1氢氧化钠0.5mL。(5)铵态氮(NH4+—N)标准溶液 称取干燥的硫酸铵[(NH4)2SO4,分析纯]0.4717g溶于水中,洗入容量瓶后定容至1L,制备成含铵态氮(N)100ug •mL –1的贮存溶液;使用前将其加水稀释20倍,即配制成含铵态氮(N)5ug •mL –1的标准溶液备用。分析步骤(1)浸提 称取适量土样,准确到0.01g,置于150mL三角瓶中,按固液比1:5加入氯化钾溶液,塞紧塞子,在振荡机上振荡1h。取出静置,待土壤—氯化钾悬浊液澄清后,吸取一定量上层清液进行分析。如果不能在24h内进行,用滤纸过滤悬浊液,将滤液储存在冰箱中备用。(2)比色 吸取土壤浸出液2mL~10mL(含NH4+—N 2-25ug)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氯化钾溶液补充至10mL,然后加入苯酚溶液5mL和次氯酸钠碱性溶液5mL,摇匀。在20℃左右的室温下放置1h后(注1),加掩蔽剂1mL以溶解可能产生的沉淀物,然后用水定容至刻度。2h后,用1cm比色槽在625nm波长处(或红色滤光片)进行比色,读取吸光度。(3...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3 - 01
点击次数: 0
原名:Nitrogen addition increases microbial necromass in croplands and bacterial necromass in forests: A global meta-analysis译名:氮添加增加农田微生物残体和森林细菌残体:一项全球荟萃分析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IF:8.312发表时间:2021年12月6日第一作者: Junxi Hu通讯作者:黄从德合作作者:Shixing Zhou, Xiong Liu, Feike A. Dijkstra主要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长江上游生态林业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江上游森林资源保护与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摘要人工N输入的增加改变了全球土壤碳储量,但微生物残体(氨基糖)对添加N的土壤碳的贡献尚不清楚。在此,我们对32篇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并评估了N添加对微生物残体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添加的总体效应显著提高了真菌(葡萄糖胺,GluN)和细菌(胞壁酸,MurN;半乳糖胺,GalN)残体;但对微生物总残体量(总氨基糖)无显著影响。N添加对氨基糖的影响与生态系统类型有关。N添加增加了农田中GluN、MurN、GalN和总氨基糖的含量,而在森林中N添加仅增加了MurN的含量。在农田中,施N对微生物残体含量的影响取决于施N是单独施N还是与磷钾复合施N。其中,施N对细菌MurN、GalN、真菌GluN和总氨基糖含量无显著影响。而添加NPK显著提高了所有个体(GluN、MurN和GalN)和总氨基糖含量。此外,高施N量(150 kg N ha−1 yr−1)和长期施N量(10年)显著提高了农田各氨基糖和总氨基糖的含量,这可能是由于高施N量和长期施N刺激了微生物的生长。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N添加增加了农田微生物残体量和森林细菌残体量,为全球持续的人为N输入改善微生物源碳的封存提供了重要信息。关键词N添加;微生物残体;土壤有机碳;氨基糖前言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 SOM)是陆地上最大的有机碳(SOC)库,在全球碳C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微生物在SOM转化过程有两种关键而又截然不同的作用。一方面,微生物可以通过分解代谢活动分解SOM并释放CO2;另一方面,微生物可以利用植物源C生成微生物产物或将其残体转化为非生命的SOM,从而促进SOM的形成和稳定。氨基糖是微生物残基和植物的组成成分,具体来说,葡萄糖胺(GluN)主要来源于真菌细胞壁的几丁质,胞壁酸(Mu...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 - 02 - 25
点击次数: 0
一、文章基本信息原名:Drought promotes soil phosphorus transformation and reduces phosphorus bioavailability in a temperate forest译名:干旱促进温带森林土壤磷素转化,降低磷的生物有效性 作者:Chengjie Ren,et al. 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1年影响因子/JCR分区:7.963/Q1发表时间:2020.05 二、文献阅读内容1 关键词干旱;土壤磷生物有效性;磷素转化;微生物量;磷酸酶活性。2 研究主题和背景(1)背景:干旱能不断改变生态系统功能,尤其是关键养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P作为必需且限制元素,在生态系统关键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干旱如何影响土壤磷素转化和磷的生物有效性尚未清楚。(2)主题:本研究采用透雨减少法进行了为期4年的田间干旱试验,以研究干旱对温带森林土壤磷动态和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3 科学问题或科学假说科学问题:干旱对土壤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1)将土壤P分为9个组分,探究哪一组分对干旱条件更为敏感,以及在干旱条件下P组分的转化;(2)干旱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磷动态,这些微生物特性是否可以解释土壤磷组分的变化;(3)评估三种生物机制对无机磷释放的影响。4 材料与方法A.试验样地与实验设计:位于河南省森林生态研究站,在林分和环境条件相近的60年生次生林中建立6个20 m × 20 m的试验区组,设置对照试验。2013年5月开始干旱处理,历经4年。B.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土壤水分;土壤pH;SOC;TN;TP;DOC、DON;Olsen PC. 土壤磷组分采用顺序提取法测定土壤中P的含量,Hedley 1982:9种组分对于磷的生物有效性贡献存在不同意义,D. 土壤微生物P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氯仿熏蒸法;对硝基苯酚法。E.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由于土壤磷动态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且干旱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水分含量,本研究通过简单回归分析探讨了土壤水分与化学磷和微生物磷参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20.0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5 结果(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干旱条件显著降低了土壤水分,同时也显著减少了土壤TN(4.21-3.78g/kg干土),但SOC、TP、DOC、...
微信公众号
检测咨询热线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宏路72号-四川检验检测创新科技园2号楼4层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雄天路98号广发隆平创业园2栋6002
官方热线:028 8525 3068
投诉电话:18181920125
传真:+86 0755-2788 8009
Copyright ©2005 - 2013 成都栢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