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8525-3068
新闻动态 News
News 行业新闻

氮沉降加速热带森林土壤碳吸存

日期: 2021-09-03
标签:

标题:Nitrogen deposition accelerates soil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ropical forests

论文id:https://doi.org/10.1073/pnas.2020790118

原名:

译名:氮沉降加速热带森林土壤碳吸存

期刊:PNAS

IF:9.351

发表时间:2021年4月13日

第一作者: 鲁显楷

通讯作者:(选填)鲁显楷,PM. Vitousek,莫江明

合作作者:(选填)毛庆功、Frank S. Gilliam,骆亦其,Benjamin L. Turner,周国逸

主要单位:(选填)

Key Laboratory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Degraded Ecosystems, South China Botanical Garden,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Guangzhou 510650, China;

Center of Plant Ecology, Core Botanical Garden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650, China;

Department of Biology, Stanford University, Stanford, CA 94305;

Department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West Florida, Pensacola, FL 32514;

Center for Ecosystem Science and Society, 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 Flagstaff, AZ 86011;

Smithsonian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 Apartado 0843-03092 Balboa, Ancon, Republic of Panama



Abstract: Terrestrial ecosystem carbon (C) sequest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meliorating global climate change. While tropical forests exert a disproportionately large influence on global C cycling, there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on changes in below-ground soil C stocks with global increases in nitrogen (N) deposition, because N supply often does not constrain the growth of tropical forests. We quantified soil C sequestration through more than a decade of continuous N addition experiment in an N-rich primary tropical forest. Results showed that long-term N additions increased soil C stocks by 7 to 21%, mainly arising from decreased C output fluxes and physical protection mechanisms without changes 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organic matter. A meta-analysis further verified that soil C sequestration induced by excess N inputs is a general phenomenon in tropical forests. Notably, soil N sequestration can keep pace with soil C, based on consistent C/N ratios under N additions. These findings provide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below-ground C sequestration can be stimulated in mature tropical forests under excess N deposi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predicting future terrestrial sinks for both elevated anthropogenic CO2 and N deposition. We further developed a conceptual model hypothesis depicting how soil C sequestration happens under chronic N deposition in N-limited and N-rich ecosystems, suggesting a direction to incorporate N deposition and N cycling into terrestrial C cycle models to improve the predictability on C sink strength as enhanced N deposition spreads from temperate into tropical systems.

  摘

  要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C)对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虽然热带森林对全球碳循环产生了不成比例的巨大影响,但由于氮素供应往往不会限制热带森林的生长,全球氮(N)沉降增加下地下土壤碳储量的变化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我们定量分析了一个富氮的热带原始林在经过近10年的连续施氮试验后土壤碳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氮使土壤碳储量增加了7 ~ 21%,主要是由于土壤碳输出通量的减少和物理保护机制,但有机质化学成分没有发生变化。Meta-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证实,过量氮输入导致的土壤碳吸存是热带森林的普遍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土壤C/N比的恒定,在氮添加下土壤氮储量与土壤碳储量保持同步的增加。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过量氮沉降可促进热带成熟森林的地下碳吸存,这对预测人为CO2升高和N沉降下未来陆地碳汇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进一步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假设以描述长期氮沉降下氮受限和氮丰富的生态系统土壤碳吸存是如何发生的。鉴于氮沉降增加的现象可从温带延伸至热带生态系统,本研究提出了应将氮沉降和氮循环纳入陆地碳循环模型以提高碳汇强度的可预测性。

Key words: Below-ground carbon sequestration; Soil carbon storage; Atmospheric nitrogen deposition; Nitrogen biogeochemistry; Global changes


关键词

地下碳吸存,土壤碳储量,大气氮沉降,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全球变化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人为氮沉降(Nitrogen deposition)的提升,由于陆地生态系统精粗肌圣餐礼(NPP)普遍受到N限制,因此在许多生态系统中C吸存得以提高。然而, 热带地区通常是相对丰富的,实验表明氮素供给不会限制富氮生态系统的NPP。而且,已有关于森林C吸存的研究绝大多数关注的是植物生产力而不是土壤碳库作为一个碳汇。土壤是陆地生物圈中最大的有机碳库,超过半数以上的土壤碳保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因此,从数量上看,以土壤有机质为形式的C吸存对森林C收支平衡可能比植物碳库更加重要。

当前关于森林土壤碳吸存对氮沉降的响应仍存在几个局限性:(1)不同于生物质C吸存,森林土壤C吸存对氮沉降的响应尚不明确。许多关于土壤碳动态的研究表明,氮沉降可以通过减少植物凋落物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抑制土壤呼吸,或改变微生物酶活性来增加土壤碳吸存。相反,一些其他的研究报道了长期氮添加不会改变土壤吸存,而也有研究表明氮添加可以通过与过量氮转化的微生物呼吸而加速土壤C库的消耗。这些相互矛盾的证据表明,进一步研究土壤碳汇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是十分必要的。其次,目前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进行的,这些地区大多数森林生态系统都受到N的限制,氮供应量的增加可以提高NPP和地上凋落物产量。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缺乏关于热带森林中土壤碳储量随氮供应增加而变化的数据,而相对于温带来说,这些热带森林往往是相对富氮的生态系统。这种信息的缺乏导致了氮沉降这些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是否能实现C中和这一争议。事实上,由于相关信息的缺失,我们仍不清楚氮沉降会对富氮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吸存产生怎样的影响。


主要结果

1. 加氮十年后饱和氮热带森林的土壤碳吸存

11年的氮添加(50 to 150 kg N ha-1 y-1)显著地提高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热带原始林土壤C和N含量(Fig. 1 A, B)。与对照相比,施氮显著增加了全层土壤C和N的固存量,分别增加了7 ~ 21%和12 ~ 25%(Fig.1 C, D)。土壤固碳量和固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主要分布在土壤上部20cm(Fig. 1 E, F),土壤固碳量和固氮效率(单位施氮量诱导的固碳量或固氮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Fig. 1 G, H)。全剖面(0-40cm)土壤固碳效率为8.6 ~ 10.5 kg C kg-1 N。首先,氮添加减少了土壤碳以CO2的形式损失,这可能是由于负激发效应(通过改变微生物对养分的需求来抑制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矿化)和土壤酸化效应(Fig. 2B)。

氮沉降加速热带森林土壤碳吸存


Fig. 1 长期(11年)氮添加对热带N饱和森林0 ~ 40cm土层土壤C和N的影响. (A) 土壤C含量,(B)土壤N含量,(C)土壤C库,(D)土壤N库,(E)净C吸存,(F)净N吸存,(G)固碳效率(单位氮添加诱导的C吸存速率),(H)固氮效率(单位氮添加诱导的C吸存速率)。


氮沉降加速热带森林土壤碳吸存

Fig.2 中国华南地区热带N饱和森林0 ~ 40 cm土层样品和样地土壤C、N和pH的关系。


研究还发现长期施氮显著改变了土壤C的物理组成:促进了重组分(有机矿物复合体)SOC含量的升高,降低了轻组分(未受物理保护的颗粒有机质)SOC含量(Table 1)。在改森林中,土壤C库以重组有机碳为主(占总SOC的80%),表明N处理下土壤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增加促成了SOC储量的增加。然而,研究发现N添加对土壤C的化学组成没有影响,烷基C、氧烷基C、芳香C和羧基C的丰度对N沉降的响应均不敏感(Fig. 3)


Table 1 中国华南地区热带N饱和森林土壤碳物理组分对长期氮添加的响应

氮沉降加速热带森林土壤碳吸存

氮沉降加速热带森林土壤碳吸存

Fig 3. 长期施氮对热带N饱和森林0-10cm土层(A)SOC化学组成的影响以及(B)稳定性指标的影响。注:SOC稳定性指标包括顽抗性指数和化度指数。顽抗指数表示为(烷基C+芳香C)/(氧烷基C+羧基C);脂化度指数表示为(氧烷基C)/烷基C。


2. 热带地区土壤碳吸存与氮沉降---meta-analysis

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从整个热带地区(热带/亚热带),施氮时间(小于或大于5年)以及施肥计量(小于或者大于50 kg N ha-1 y-1)来看,施氮显著增加了森林有机质层和矿质层土壤碳和氮储量(总储量分别为8.2%和9.5%)(Fig. 4A,B),这一结果表明长期氮沉降是可以提升热带/亚热带森林土壤C吸存。分析还发现超过5 y的高氮添加(例如,50 kg N ha-1 y-1)导致这些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土壤氮吸存显著(图4B),表明即使是高氮有效性的生态系统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氮截留能力(Fig. 4B)。

氮沉降加速热带森林土壤碳吸存

Fig 4. 试验施氮量对热带地区土壤C(A)、N(B)和C/N(C)的平均效应大小


3. 土壤碳吸存假说

为了评估生态系统碳固存,我们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型假设,描述了长期氮沉降条件下,在氮限制和氮丰富的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吸存是如何发生的。在氮受限的生态系统中,氮添加诱导的土壤C吸存主要由于地上凋落物产量的增加以及CO2排放的降低(Fig. 5A),而在富氮生态系统中,CO2排放以及DOC流失的减少导致更多的土壤碳以顽固性碳的形式固存(Fig. 5B)。该假说表明,氮沉降引起的土壤碳吸存广泛存在于陆地生态系统中,与生态系统氮状况和气候带无关。

氮沉降加速热带森林土壤碳吸存

Fig. 5 土壤碳吸存假说:森林生态系统长期氮沉降下土壤碳吸存如何发生的概念框架。(A)N受限生态系统。(B)富N生态系统。


原文网络链接:https://doi.org/10.1073/pnas.2020790118


  • 最新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0
    2024 - 11 - 29
    文献解读原名:Rhizosphere as a hotspot for microbial necromass depositioninto the soil carbon pool译名:根际是微生物残体进入土壤碳库的热点区期刊:Journal of EcologyIF: 5.3发表日期:2024.11.15第一作者:汪其同背景森林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有机碳(SOC)库,高效发挥森林土壤碳汇功能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应地,科学认识森林土壤固碳过程与调控机制已成为当前森林生态学、土壤学领域重要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与林业碳汇功能适应性管理的核心现实需求。近年来不断涌现的证据表明,微生物通过合成代谢而迭代积累的微生物残体很大程度上主导了SOC的长期积累和固持。其中,由于根源C持续输入在根系周围的根际微域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又典型的微生物热点区,并伴随着更快的微生物生长和更强的微生物代谢活性,进而导致根际区微生物残体对长期SOC积累贡献能力比非根际区更为突出和明显。然而,目前大多研究通常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视为一个均质有机体,而缺乏针对根际区SOC形成过程与稳定性机制的专一性试验研究,导致根际区土壤碳动态过程及其生态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未被探索和了解,已成为森林土壤碳汇功能变化认知最少且极为薄弱的关键环节之一。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尹华军研究团队通过系统收集青藏高原典型高寒针叶林39个样点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图1),量化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有机碳和氨基糖的浓度,并通过计算根际相对于非根际土壤中增加的氨基糖与增加的有机碳的比例(RAS/SOC),评估了微生物残体对根际SOC积累的贡献程度。同时测定了根际土壤养分浓度和微生物生理性状,以揭示多变环境下根际微生物残体对SOC积累贡献的潜在微生物调控机制。图1  39个高寒针叶林采样点分布图我们假设:(1...
  • 点击次数: 0
    2024 - 11 - 21
    土壤酶活性,是指土壤酶催化物质转化的能力。常以单位时间内单位土壤的催化反应产物量或底物剩余量表示。土壤酶活性既包括已积累于土壤中的酶活性,也包括正在增殖的微生物向土壤释放的酶活性,它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土壤酶活的分类:已知的酶根据酶促反应的类型可分为六大类。即水解酶、氧化还原酶、转移酶、裂合酶、异构酶和连接酶。1. 水解酶类: 酶促各种化合物中分子键的水解和裂解反应。主要包括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等。2.氧化还原酶类: 指催化两分子间发生氧化还原作用的酶的总称。主要包括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等。3.转移酶类: 指能够催化除氢以外的各种化学官能团从一种底物转移到另一种底物的酶类,包括转氨酶、果聚糖蔗糖酶、转糖苷酶等。4.裂合酶类: 指催化由底物除去某个基团而残留双键的反应、或通过逆反应将某个基团加到双键上去的反应的酶的总称,主要包括谷氨酸脱羧酶、天门冬氨酸脱羧酶等。5.异构酶类: 酶促有机化合物转化成它的异构体的反应。6.连接酶类: 是一种催化两种大型分子以一种新的化学键结合一起的酶。测定方法分析:1.生化培养法作为酶活测定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又细分为分光光度法和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其基本原理是酶与底物混合经培养后产生某种带颜色的生成物,可在某一吸收波长下产生特征性波峰,再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设定的标准物及生成物的吸光值,由此确定酶活性的含量。滴定法:如果产物之一是自由的酸性物质可用此法。如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释放出脂肪酸,脂肪酸的含量可以通过滴定进行定量,通过计算反应过程中脂肪酸的增加量就可以计算出脂肪酶的酶活力。2.荧光法荧光法是一种基于荧光信号的酶活测定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测量酶促反应中荧光物质的变化来推算酶活性。荧光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 点击次数: 0
    2024 - 11 - 14
    草原土壤储存有439 Gt有机碳(SOC),在调节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氮沉降的“施肥效应”强烈地影响着土壤碳储存。因此,明确高寒草甸SOC组分对氮、磷富集的响应和潜在机制至关重要。西南民族大学高寒湿地生态保护研究创新团队马文明副研究员课题组依托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和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红原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期氮磷添加实验。采取随机区组用尿素(CO(NH2)2)和过磷酸钙(Ca(H2PO4)2·H2O)设计7个施肥梯度,氮肥施尿素(46.65%N),磷肥施过磷酸钙(16%P2O5),施肥梯度分别为(0g尿素+0g过磷酸钙)/m2(CK)、(10g尿素)/m2(N10)、(30g尿素)/m2(N30)、(10g过磷酸钙)/m2(P10)、(30g过磷酸钙)/m2(P30)(5g尿素+5g过磷酸钙)/m2(NP10)、(15g尿素+15g过磷酸钙)/m2(NP30)。研究发现,氮和磷添加导致 SOC含量增加19.95%–36.66%;在相同施肥条件下,SOC含量随着施肥梯度的增加而增加,在N30处理下达到最高;N和P添加促进了脂肪族碳和芳香族碳的富集;与其他处理相比,NP30处理下SOC的稳定性最高,而P10处理下SOC的稳定性最低。表明N和P添加促进了不稳定碳的损失和稳定碳的富集,从而提高了SOC的稳定性,促进了高寒草甸SOC的封存。总体而言,氮磷添加改变了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的理化性质以及SOC的官能团组成,进而促进了SOC积累。因此,在退化的生态系统中添加氮和磷可能是改善土壤碳固存的有效措施。该项研究近期以题为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upply controls stabi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 点击次数: 0
    2024 - 11 - 11
    栢晖生物特色检测指标——同位素的测定:更所检测相关讯息so栢晖生物了解更多
文体活动 MORE+
案例名称: 孵化中心
说明: 栢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孵化中心成立于2015.06.01日,研发领域涉及生物试剂耗材、仪器、新产品开发及各生物科技服务类项目等。自成立以来,陆续吸引了大批专家教授加盟合作,并与全国数十家高校及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心共有博士及以上学位骨干人员10人,专门负责公司新产品研发等工作,已成功研发出无线温度监控器及NO检测试剂盒等产品(详情见成功案例),另有细胞分选仪等三个项目正在积极孵化当中。
2017 - 05 - 31
案例名称: 孵化中心流程
说明:
2017 - 07 - 17
微信公众号
检测咨询热线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宏路72号-四川检验检测创新科技园2号楼4层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雄天路98号广发隆平创业园2栋6002
电话:028 8525 3068
传真:+86 0755-2788 8009
Copyright ©2005 - 2013 成都栢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