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8525-3068
新闻动态 News
News 行业新闻

文献解读| 微生物资源限制和模拟代谢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日期: 2022-04-20
标签:

原名:Resource limitation and modeled microbial metabolism along an elevation gradient

译名:微生物资源限制和模拟代谢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期刊:Catena

IF:5.198

发表时间:2021.10

第一作者:Zhang, SH


摘要

土壤微生物对全球碳—气候反馈具有重要影响,同时其代谢活性通常受到养分有效性的限制。海拔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重要影响,但其对微生物资源限制的影响及其对碳动态的调控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中,我们在秦岭(Qinling Mountains)沿海拔梯度从1308 – 2600 m之间设置了6个梯度进行土壤取样,通过测定和计算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并模拟微生物代谢以揭示土壤微生物沿海拔梯度的资源限制特征和主要代谢过程(如:有机碳分解速率和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变化规律。还测定了年平均气温(MAT)、年平均降水量(MAP)、土壤总C:N:P比值、土壤有效养分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等环境指标。结果表明:该地点的土壤微生物均受到N限制,并且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微生物N限制显著增强。随着海拔升高,有机碳分解速率(M)和微生物呼吸速率(Rm)显著降低。这表明,由海拔变化引起的温度升高可能缓解了微生物N限制并导致土壤C释放增加。冗余分析(RDA)表明,MAT和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尤其是DOC:TDN)是解释土壤微生物资源限制特征和主要代谢过程沿海拔梯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本研究表明,由于土壤C:N比值的变化,高海拔地点的微生物遭受更强的N限制,可能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该结果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微生物介导的土壤C释放过程提供了见解。

研究背景

温度是微生物代谢过程的主要驱动因子并决定了微生物利用养分的能力。因此,了解微生物过程如何响应温度变化,对于预测气候变化对微生物养分获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海拔升高,环境温度下降,因此沿海拔梯度取样有助于阐明微生物养分获取和代谢特征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尽管一些研究已经表明微生物特性对海拔引起的温度变化响应十分敏感,而这种响应直接受到海拔变化引起土壤养分有效性变化的影响。但海拔变化对微生物资源限制和代谢特征的具体影响机制还未阐明。为了理解微生物资源的限制和微生物代谢过程,并揭示其沿海拔梯度变化的潜在机制,我们在中国太白山(Taibai Mountain of China)进行了沿海拔梯度的土壤取样。并提出以下假设:1.该地区的土壤微生物可能受到N和P限制的影响,且N和P限制相对影响可能随着海拔变化而变化;2.土壤微生物资源限制和主要微生物过程可能受到气候因素的间接影响,但主要受有效养分和微生物生物量的直接影响。

主要结果

1. 植物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的变化

植物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海拔梯度具有显著差异。具体地,植物叶片和根组织C、N和P浓度在中间海拔梯度最高,但C:N:P计量比沿海拔梯度没有显著变化。高海拔梯度的土壤C:N比值尤其是DOC:TDN显著高于低海拔区域,土壤湿度(SM)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2. 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微生物资源限制

结果表明,ln(BG):ln(NAG + LAP)和ln (BG):ln(AP) 比值沿海拔梯度显著降低。但ln(NAG + LAP):ln(AP)比值显著增加(图2a, 2b和2c)。并且,所有样点均分布于图3a 的1:1线之下,图3c 的1:1线之上,表明该研究区域的土壤微生物普遍受到强烈N限制(图3c)。海拔对微生物代谢特征具有显著影响(图3d和3e)。向量长度(Vector lengths与微生物C限制程度正相关)在1308 m处为1.47 ± 0.1,在2292 m处为1.35 ± 0.1。向量角度(Vector angles)均小于45°,并沿海拔梯度显著降低,表明微生物N限制沿海拔梯度增强。

文献解读| 微生物资源限制和模拟代谢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图2 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文献解读| 微生物资源限制和模拟代谢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图3 土壤微生物沿海拔梯度的资源限制变化规律


3. 有机碳降解和微生物呼吸模拟

结果表明,有机碳降解速率(M)随海拔升高而显著降低,微生物呼吸速率(Rm)则是先增加再降低(图4)。

文献解读| 微生物资源限制和模拟代谢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图4 模拟微生物代谢过程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4. 环境变量共同调节微生物资源限制、有机碳降解速率和微生物呼吸速率

有机碳降解速率和微生物呼吸速率在海拔梯度上与资源有效性显著相关。具体地,平均向量长度和向量角度随着SOC降解速率和微生物呼吸速率升高而增加(图5)。RDA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总养分和有效养分)对土壤微生物资源限制特征变化的贡献大于气候因子(MAT和MAP)和植物叶片和根组织化学计量比的贡献。特别地,土壤有效养分比值比总养分比值的影响更大。RDA分析还表明,土壤有效养分比值和气候因子可以解释大部分有机碳降解速率和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变异。

文献解读| 微生物资源限制和模拟代谢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图5 微生物代谢过程与资源限制特征之间的关系

文献解读| 微生物资源限制和模拟代谢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图6 环境变量对微生物资源限制特征变化的贡献

文献解读| 微生物资源限制和模拟代谢活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

图7 环境变量对微生物代谢过程变化的贡献

结论

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微生物N限制增强,同时有机碳降解速率和微生物呼吸速率下降。该结果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海拔地区土壤微生物N限制可能得到缓解并最终增加土壤C损失。土壤C:N比值尤其是DOC:TDN是预测土壤微生物N限制以及有机碳降解速率和微生物呼吸速率的关键因子,该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N限制可能通过改变土壤C、N平衡进而决定土壤C动态。因此,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们的研究强调了需要将酶介导的微生物降解过程作为改进土壤碳动态预测模型的一种手段。



  • 最新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0
    2025 - 04 - 09
    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在土壤碳汇和碳稳定方面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壤碳库管理背景下,越来越受关注。但仍然存在不少研究空白。今天我们通过ChatGPT和DeepSeek两大AI平台分析一下在该领域尚未被充分研究的热点问题和潜在研究方向~一、ChatGPT分析结果01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的稳定性机制与动态过程研究方向: • 原位监测 Fe-OC 在周期性湿润/干燥条件下的稳定性。 • 利用同位素示踪和光谱技术揭示铁矿物转化(非晶态铁 → 晶态铁)对有机碳稳定的影响。研究意义:• 理解铁氧化物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如何稳定或释放碳,有助于预测湿地、稻田等环境下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进而对碳循环建模和气候变化预测有指导意义。02铁-有机复合物中有机碳的分子特征与来源研究方向: • 利用高分辨率质谱(FTICR-MS)、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光谱(XAFS) 等先进技术分析 Fe-OC 复合物中的有机分子组成。 • 比较不同土壤类型或植被类型下 Fe-OC 结合的有机碳来源差异。研究意义:• 搞清楚什么样的有机碳更容易与铁矿物结合,有助于优化土壤管理策略,促进碳固定,提高土壤碳汇功能。03微生物在铁氧化物-有机碳互作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向: • 研究不同功能群微生物(铁还原菌、铁氧化菌)在 Fe-OC 动态中的角色。 • 解析微生物胞外多糖(EPS)、胞外电子传递对 Fe-OC 形成和解离的影响。研究意义:• 微生物过程是土壤碳稳定的关键环节,揭示微生物与 Fe-OC 的交互机制,有助于发展基于微生物调控的土壤碳汇增强技术。04土地利用变化和管理措施对 Fe-OC 储量与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方向: • 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类...
  • 点击次数: 0
    2025 - 03 - 14
    栢晖,第三方专业科研检测机构2025年3月8日下午13点,栢晖生物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安全日”活动。本次活动分为“安全知识培训”和“消防实操演练”两个环节,旨在进一步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活动伊始,总经理杨锦兀发表讲话,介绍了举办“安全日”活动的初心与意义,并强调实验室安全对企业和员工的重要性。他指出,只有将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保障科研工作的有序开展。在随后的安全知识培训中,实验室张副经理围绕灭火器使用、试剂管理、气瓶安全和现场应急处理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讲解。张副经理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灭火器的正确操作步骤、火灾应对要点,以及实验室试剂的分类、存储和废弃处理规范等。通过图示和现场互动,全体员工对安全操作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消防演练环节中,张副经理现场示范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组织员工逐一进行实操训练。通过动手演练,大家切实掌握了应急灭火技能,提升了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安全,是科研顺利推进的前提,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栢晖生物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持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营造更加安全、高效的实验环境。
  • 点击次数: 0
    2025 - 03 - 05
    文献解读原名:Multitrophic interactions support belowground carbon sequestrationthrough microbial necromass accumulation in dryland biocrusts译名:多营养级相互作用通过微生物残体积累以支持干旱生物结皮中土壤碳封存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IF:9.8发表日期:2025年1月第一作者:石佳 中国农业大学 博士研究生通讯作者:王祥 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1背景土壤有机碳(SOC)是全球最大的陆地有机碳库,估计有1500-2400 Pg。SOC在调节全球碳储量和通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微生物被视为土壤碳动态的主要调节因子。一般来说,微生物通过分解减少SOC库存,同时通过形成微生物生物量和稳定坏死残留物来促进稳定的碳库。最近对土壤生物标志物的全球评估表明,微生物尸体占SOC库的50%,而活微生物生物量不到5%。因此,需要深入了解控制微生物生命和死亡过程的机制,以揭示全球碳循环的复杂性,并制定有效的土壤管理策略。如生物物理特征、细胞化学组成和生活史等,影响土壤有机物循环与微生物残体碳(MNC)积累。碳利用效率(CUE)衡量转化为微生物生物量的有机碳占比,反映土壤有机碳(SOC)平衡,与 MNC、SOC 的关系存争议。竞争、互利共生和捕食等生物相互作用,影响微生物残体形成与性质。土壤微生物是食物网基础,种间竞争和高营养级捕食影响其存亡与生物量向残体的转化。营养级内和级间的相互作用,会影响 MNC 积累与 SOC 。2提出假设(1)多个营养级类群会介导土壤微生物残体碳的积累。(2)营养级内的资源竞争和跨营养级的掠食性捕食,都可能导致土壤碳更高效地分解,以及微生物残体积累减少。3材料与方法(1)研究区域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神木市...
  • 点击次数: 0
    2025 - 03 - 01
    栢晖生物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为生态、农业、林业等科学研究领域提供专业的检验检测服务。公司总部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四川检验检测创新科技园,实验室规模近3000平,拥有成熟、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01招聘岗位概览01技术支撑(3人,6-15k)岗位要求:1.生态学、农学、土壤学、林学、草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接受应届生;2.有相关实验经验(氨基糖,木质素酚,土壤酶活,有机酸检测,磷组分,PLFA,微生物碳氮磷,有机氮组分等),对于常规实验方法熟悉;3.熟悉相关实验室仪器设备(如:TOC仪,元素分析仪,液相等),了解并掌握相关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4.性格外向,沟通能力强,能适应偶尔出差;岗位职责:1.项目前期对接(回复技术咨询,实验方案确认等);2.监督项目进度(与实验室对接检测要求,监督实验进度、确认实验数据);3.项目后期处理(追踪数据发放,协助处理项目结算等相关问题)。工作地点:成都02品牌经理(9人,6-15k)岗位要求:1、生态学、农学、土壤学、林学、草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3及24届研究生优先,优秀25届亦可;2、有相关实验经验(氨基糖,木质素酚,土壤酶活,有机酸检测,磷组分,PLFA,微生物碳氮磷,有机氮组分等),对于常规实验方法熟悉;3、性格外向,沟通能力强,能适应出差;4、工作踏实,自律性和执行能力强,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不断学习的态度;5、有第三方检测机构相关经验者优先考虑。岗位职责:1、负责所在区域高校和企业市场的开拓推广工作,进入高校开展线下讲座、企业宣讲等活动;2、定期拜访高校和企业相关重点客,通过邮件、直播讲座、电话及微信等与需求客户维持良好的检测合作关系;3、主动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关注行业动态及政策;4、负责完成上级领导布置的业绩目标和工作目标;工作地点(驻点城市):北京 广州 南京 杭州 昆明 西安 长沙 沈阳 福州03项目管理(3人,...
文体活动 MORE+
案例名称: 孵化中心
说明: 栢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孵化中心成立于2015.06.01日,研发领域涉及生物试剂耗材、仪器、新产品开发及各生物科技服务类项目等。自成立以来,陆续吸引了大批专家教授加盟合作,并与全国数十家高校及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心共有博士及以上学位骨干人员10人,专门负责公司新产品研发等工作,已成功研发出无线温度监控器及NO检测试剂盒等产品(详情见成功案例),另有细胞分选仪等三个项目正在积极孵化当中。
2017 - 05 - 31
案例名称: 孵化中心流程
说明:
2017 - 07 - 17
微信公众号
检测咨询热线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宏路72号-四川检验检测创新科技园2号楼4层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雄天路98号广发隆平创业园2栋6002
官方热线:028 8525 3068
投诉电话:18181920125
传真:+86 0755-2788 8009
Copyright ©2005 - 2013 成都栢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