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8525-3068
新闻动态 News
News 行业新闻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调节亚马逊森林的季节性水分胁迫

日期: 2021-09-03
标签:

论文id: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2378-8

原名: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s mediate seasonal water stress across Amazon forests

译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调节亚马逊森林的季节性水分胁迫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2.121

发表时间:2021.04.19

第一作者:Caroline Signori-Müller

通讯作者:Caroline Signori-Müller

合作作者:Rafael S. Oliveira, Fernanda de Vasconcellos Barros, Julia Valentim Tavares, Martin Gilpin, Francisco Carvalho Diniz, Manuel J. Marca Zevallos, Carlos A. Salas Yupayccana, Martin Acosta, Jean Bacca, Rudi S. Cruz Chino, Gina M. Aramayo Cuellar, Edwin R. M. Cumapa, Franklin Martinez, Flor M. Pérez Mullisaca, Alex Nina, Jesus M. Bañon Sanchez, Leticia Fernandes da Silva, Ligia Tello, José Sanchez Tintaya, Maira T. Martinez Ugarteche, Timothy R. Baker, Paulo R. L. Bittencourt, Laura S. Borma, Mauro Brum, Wendeson Castro, Eurídice N. Honorio Coronado, Eric G. Cosio, Ted R. Feldpausch, Letícia d’Agosto Miguel Fonseca, Emanuel Gloor, Gerardo Flores Llampazo, Yadvinder Malhi, Abel Monteagudo Mendoza, Victor Chama Moscoso, Alejandro Araujo-Murakami, Oliver L. Phillips, Norma Salinas, Marcos Silveira, Joey Talbot, Rodolfo Vasquez, Maurizio Mencuccini & David Galbraith

主要单位:

Department of Plant Biology, Institute of Biology, Programa de Pós Graduação em Biologia Vegetal, University of Campinas, Campinas, Brazi

School of Geography, University of Leeds, Leeds, UK

Department of Plant Biology, Institute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Campinas, Campinas, Brazi, etc.



摘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是植物代谢的主要底物,被认为与干旱引起的树木死亡有关。尽管其在植物生理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有关热带森林NSC动态的研究仍十分欠缺。我们分析了横跨多个降水梯度的6个站点的82种亚马逊森林冠层树种的枝叶NSC。在雨季,不同群落枝叶的总NSC(NSCT)浓度极其相似;而在旱季,NSCT及其主要成分可溶性糖(SS)和淀粉在不同站点间差异显著。值得注意的是,分布于较为干旱地区的树种,其叶片可溶性糖在总NSC中所占的比例(SS:NSCT)几乎均在旱季显著增加,这表明可溶性糖在调节干旱地区树木的水分胁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不太适应缺水环境的树种中,即使在极其干旱的条件下,也没有观察到叶片NSC平衡的调节。因此,叶片碳代谢可能有助于解释亚马逊地区不同水分梯度下的植物区系,并能更好地预测森林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研究背景:

植物体内存储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反映了光合作用碳供应与碳代谢利用间的平衡,是植物应对环境压力的重要缓冲物质。因此, NSC对树木耐旱性和存活的潜在调控作用受到学界普遍关注。已有研究表明,具有较高NSC含量的温带和热带树种幼苗在干旱下的存活率较高,NSC在干旱引起的树木死亡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在较大地理范围内NSC代谢对缓解树木水分胁迫的作用。


亚马逊热带雨林是陆地主要的碳汇,吸收了全球5-10%的人为CO2排放。近些年来,亚马逊区域极端干旱事件频发,而据预测未来该区域干旱发生的风险将会加剧。在此背景下,理解NSC存储对树木响应干旱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模型模拟结果表明,树木NSC存储对干旱条件下生长的维持作用显著影响亚马逊森林的碳通量。然而,目前有关热带森林NSC动态的实证研究仍比较匮乏,仅限于少数地点和物种。鉴于亚马逊地区森林在气候、土壤和植物生活史策略上较大的异质性,该地区经验数据的缺乏妨碍了有关NSC对森林响应干旱的调控作用的理解,从而限制了目前对热带森林植被动态模拟的准确性。



研究内容:

本研究分析了横跨多个降水梯度的亚马逊区域6个站点(图1)共82个冠层树种的雨季和旱季枝叶中的NSC浓度。同时,利用每个站点的叶片中午水势(ΨMD)表征植物的水分状况。为了深入理解整个亚马逊森林的NSC存储和树木响应干旱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所获取的多站点数据评估了树木枝叶NSC在空间和季节上随水分可利用性的变化规律,以及植物分类学和环境对NSC浓度的相对作用。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调节亚马逊森林的季节性水分胁迫

图1 样点分布和各站点的月降雨量。



研究结果:

01

 雨季(基准)NSC:环境与植物分类学的作用

雨季枝叶总NSC及可溶性糖浓度在6个站点间无显著差异(图2a,e),只有叶片淀粉在不同站点中表现出显著差异。相比于较为湿润和较为干旱的站点,干旱程度中等的两个站点(Man和Tam)的树木叶片淀粉明显较低。这些结果说明总NSC浓度在不同群落间差异较小,从而有可能用以简化对亚马逊地区NSC动态的模拟,湿润和干旱站点中较高的雨季叶片淀粉浓度可能是植物在较长缺水期和光限制条件下重要的适应策略。


雨季枝叶NSC和可溶性糖浓度的变异的主要来源为植物分类学差异,而非样点(图2b,f)。在单个站点内,不同物种间的NSC和可溶性糖浓度差异显著,而分布于不同站点的同一物种具有相似的雨季NSC水平。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调节亚马逊森林的季节性水分胁迫

图2 雨季和旱季各站点树木枝叶的平均NSC浓度(左侧箱线图)和NSC及其组分的方程分解结果(右侧柱状图)。


02

NSC的季节性变化                                             

相较于雨季,旱季NSC浓度在不同站点间表现出更大的差异性(图2c,g),叶片总NSC、可溶性糖和淀粉以及枝条可溶性糖在站点间差异显著。方差分解也表明旱季站点对NSC及其组分的变异的解释度要高于雨季(图2d,h)。


NSC的季节格局在站点间差异显著(图3)。其中,在较干旱的两个站点Ken和Fec,叶片淀粉在旱季分别下降了81%和72%,可溶性糖保持不变(Ken站点)或显著增加(Fec站点),表明淀粉存储向可溶性糖存储的转变。同时,干旱最为严重的Ken站点的总NSC呈现显著降低,其含量相比雨季减少了43%,可能是由于该地较强的水分限制。然而,在较湿润的Man和Tam站点,NSC及其组分的季节动态主要由树木生长驱动。其中,站点Man在旱季枝条淀粉减少而可溶性糖浓度增加,可能与旱季增强的枝条生长有关。而站点Tam雨季较高的叶片NSC和可溶性糖存储可能归功于该站点在雨季较高的植被生产力。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调节亚马逊森林的季节性水分胁迫

图3亚马逊森林不同站点总NSC(NSCT)、淀粉和可溶性糖(SS)的季节性变化。蓝色和红色箱线图分别代表雨季和旱季。


03

叶片NSC与水势的关系                                     

旱季树木群落尺度叶片中午水势(ΨMD)与可溶性糖在总NSC中所占比例(SS:NSCT)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图4a),而与淀粉浓度显著正相关(图4c),表明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片倾向于消耗淀粉而增加可溶性糖,这可能与可溶性糖的渗透调节功能有关。这一结果与在较为干旱的站点(Ken和Fec)观察到的叶片SS:NSCT季节变化相一致,几乎所有物种在旱季都增加了叶片中的SS:NSCT,而在较为湿润的站点(Man和Tam)缺乏类似的NSC季节性调控的证据。这些结果表明,在水分亏缺条件下将淀粉储备快速转化为可溶性糖可能是干旱地区生长的树木提高耐旱性的重要机制,而湿润地区生长的树木可能缺乏类似的能力来应对季节性干旱。在持续的气候变化下,树木干旱应对能力的差异可能显著影响未来亚马逊森林的结构和功能。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调节亚马逊森林的季节性水分胁迫

图4 叶片NSC与树木水分状况之间的关系(a, c),以及叶片NSC季节性分配变化(b, d)。



  • 最新资讯 MORE+
  • 点击次数: 0
    2024 - 11 - 29
    文献解读原名:Rhizosphere as a hotspot for microbial necromass depositioninto the soil carbon pool译名:根际是微生物残体进入土壤碳库的热点区期刊:Journal of EcologyIF: 5.3发表日期:2024.11.15第一作者:汪其同背景森林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有机碳(SOC)库,高效发挥森林土壤碳汇功能是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应地,科学认识森林土壤固碳过程与调控机制已成为当前森林生态学、土壤学领域重要的前沿基础科学问题与林业碳汇功能适应性管理的核心现实需求。近年来不断涌现的证据表明,微生物通过合成代谢而迭代积累的微生物残体很大程度上主导了SOC的长期积累和固持。其中,由于根源C持续输入在根系周围的根际微域形成了一个独特而又典型的微生物热点区,并伴随着更快的微生物生长和更强的微生物代谢活性,进而导致根际区微生物残体对长期SOC积累贡献能力比非根际区更为突出和明显。然而,目前大多研究通常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视为一个均质有机体,而缺乏针对根际区SOC形成过程与稳定性机制的专一性试验研究,导致根际区土壤碳动态过程及其生态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未被探索和了解,已成为森林土壤碳汇功能变化认知最少且极为薄弱的关键环节之一。基于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尹华军研究团队通过系统收集青藏高原典型高寒针叶林39个样点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样品(图1),量化了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有机碳和氨基糖的浓度,并通过计算根际相对于非根际土壤中增加的氨基糖与增加的有机碳的比例(RAS/SOC),评估了微生物残体对根际SOC积累的贡献程度。同时测定了根际土壤养分浓度和微生物生理性状,以揭示多变环境下根际微生物残体对SOC积累贡献的潜在微生物调控机制。图1  39个高寒针叶林采样点分布图我们假设:(1...
  • 点击次数: 0
    2024 - 11 - 21
    土壤酶活性,是指土壤酶催化物质转化的能力。常以单位时间内单位土壤的催化反应产物量或底物剩余量表示。土壤酶活性既包括已积累于土壤中的酶活性,也包括正在增殖的微生物向土壤释放的酶活性,它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土壤酶活的分类:已知的酶根据酶促反应的类型可分为六大类。即水解酶、氧化还原酶、转移酶、裂合酶、异构酶和连接酶。1. 水解酶类: 酶促各种化合物中分子键的水解和裂解反应。主要包括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等。2.氧化还原酶类: 指催化两分子间发生氧化还原作用的酶的总称。主要包括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等。3.转移酶类: 指能够催化除氢以外的各种化学官能团从一种底物转移到另一种底物的酶类,包括转氨酶、果聚糖蔗糖酶、转糖苷酶等。4.裂合酶类: 指催化由底物除去某个基团而残留双键的反应、或通过逆反应将某个基团加到双键上去的反应的酶的总称,主要包括谷氨酸脱羧酶、天门冬氨酸脱羧酶等。5.异构酶类: 酶促有机化合物转化成它的异构体的反应。6.连接酶类: 是一种催化两种大型分子以一种新的化学键结合一起的酶。测定方法分析:1.生化培养法作为酶活测定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又细分为分光光度法和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其基本原理是酶与底物混合经培养后产生某种带颜色的生成物,可在某一吸收波长下产生特征性波峰,再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设定的标准物及生成物的吸光值,由此确定酶活性的含量。滴定法:如果产物之一是自由的酸性物质可用此法。如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释放出脂肪酸,脂肪酸的含量可以通过滴定进行定量,通过计算反应过程中脂肪酸的增加量就可以计算出脂肪酶的酶活力。2.荧光法荧光法是一种基于荧光信号的酶活测定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测量酶促反应中荧光物质的变化来推算酶活性。荧光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 点击次数: 0
    2024 - 11 - 14
    草原土壤储存有439 Gt有机碳(SOC),在调节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大气氮沉降的“施肥效应”强烈地影响着土壤碳储存。因此,明确高寒草甸SOC组分对氮、磷富集的响应和潜在机制至关重要。西南民族大学高寒湿地生态保护研究创新团队马文明副研究员课题组依托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高科技研究示范基地和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红原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期氮磷添加实验。采取随机区组用尿素(CO(NH2)2)和过磷酸钙(Ca(H2PO4)2·H2O)设计7个施肥梯度,氮肥施尿素(46.65%N),磷肥施过磷酸钙(16%P2O5),施肥梯度分别为(0g尿素+0g过磷酸钙)/m2(CK)、(10g尿素)/m2(N10)、(30g尿素)/m2(N30)、(10g过磷酸钙)/m2(P10)、(30g过磷酸钙)/m2(P30)(5g尿素+5g过磷酸钙)/m2(NP10)、(15g尿素+15g过磷酸钙)/m2(NP30)。研究发现,氮和磷添加导致 SOC含量增加19.95%–36.66%;在相同施肥条件下,SOC含量随着施肥梯度的增加而增加,在N30处理下达到最高;N和P添加促进了脂肪族碳和芳香族碳的富集;与其他处理相比,NP30处理下SOC的稳定性最高,而P10处理下SOC的稳定性最低。表明N和P添加促进了不稳定碳的损失和稳定碳的富集,从而提高了SOC的稳定性,促进了高寒草甸SOC的封存。总体而言,氮磷添加改变了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的理化性质以及SOC的官能团组成,进而促进了SOC积累。因此,在退化的生态系统中添加氮和磷可能是改善土壤碳固存的有效措施。该项研究近期以题为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upply controls stability of soil organic carbon in...
  • 点击次数: 0
    2024 - 11 - 11
    栢晖生物特色检测指标——同位素的测定:更所检测相关讯息so栢晖生物了解更多
文体活动 MORE+
案例名称: 孵化中心
说明: 栢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孵化中心成立于2015.06.01日,研发领域涉及生物试剂耗材、仪器、新产品开发及各生物科技服务类项目等。自成立以来,陆续吸引了大批专家教授加盟合作,并与全国数十家高校及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心共有博士及以上学位骨干人员10人,专门负责公司新产品研发等工作,已成功研发出无线温度监控器及NO检测试剂盒等产品(详情见成功案例),另有细胞分选仪等三个项目正在积极孵化当中。
2017 - 05 - 31
案例名称: 孵化中心流程
说明:
2017 - 07 - 17
微信公众号
检测咨询热线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成宏路72号-四川检验检测创新科技园2号楼4层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雄天路98号广发隆平创业园2栋6002
电话:028 8525 3068
传真:+86 0755-2788 8009
Copyright ©2005 - 2013 成都栢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